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试析清代陕西的折丁、折田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耿占军 《中国农史》2000,19(1):67-71
本文根据大量的方志、政书从及实录资料,对清代陕西人口和土地统计中存在的折丁、折田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清代前期文献记载中陕西的人丁数并非实际人丁数,而是经过折算的下下人丁数,并提出了下下人丁数与实际人口数之比值;同时,在对各地折田具体分析之后,提出了延安、榆林等地的折田比例,这对反映当时的人口状况和土地状况具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清代玉米在陕西的传播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占军 《中国农史》1998,17(1):112-112,F003,106
玉米原产美洲,到十四世纪的元代,我国已有了玉米的种植。在清代陕西的方志中,玉米别名较多,计有玉蜀黍、包谷、金稻黍、玉黍、玉米、御麦、蕃麦、包粟、御谷、玉谷等十种。其品种则有象牙白、间子黄、火炕子、野鸡啄等至迟在清代初年,玉米即已传入陕西省。康熙七年《咸宁县志》卷1《星舆·物产》所载之“玉麦”,即是清代陕西种植玉米的最早记载。而同州府关于玉米的最早记载,见于乾隆五十二年《华阴县志》卷2《封域·方产》。凤翔府关于玉米种植的最早记载,见于嘉庆《扶风县志》卷4《赋役·土产》。据说,此时的扶风瘠地已是“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