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十六大报告对农村发展的阐述中,有些观点是过去从来没有在这么高的层次提过的。如:把繁荣农村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在一起,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等。这些表述恰恰是我们以往在研究讨论"三农"问题时比较强调的。看了以后,很感振奋。"三农"问题实际是一个怎样把剩余劳动力往外转移的问题,这篇文章做起来是很大的。目前,大家比较看好的途径就是推进城镇化,通过城镇化来吸纳农村劳动力。其中,促进小城镇发展,可使农民就近转移,减少大中城市的压力。但城镇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城市、城镇发展自有它的规律。当前,问题比较大的就是如何处理好城镇的发展和农业、农民、农村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农民在城镇发展中收益。第一,非农产业积聚和资本的流动是在市场导向下进行的,因此,城镇的发展很不平衡。如果不管小城镇发展的现实条件,仅仅从潜力和需要上给予一种行政上的规划和安排,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成本会相当高,最  相似文献   
2.
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的山东省招远县,在组织商品生产中的一系列探索和创举,引人注目,给了人们深刻的启迪。 招远县在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方面,经过探索,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3.
袁崇法 《发展》2013,(6):16-16,19
城镇建设的暴利对社会投资的诱惑,城镇建设视觉业绩对官员成就感的满足,使发展的逻辑变成了本末倒置、简单化了的"城镇建设→经济发展"。李克强总理近日指出,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造城"是城镇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造城"不等于城镇化,因为城镇化的本质是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人类生活消费方式的全面转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研究的,是雇工经营企业的整体行为,它包括企业的组建原则、运行机制和社会经济功能;以及它们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条件下,国营和集体企业改革的一些启示。为了使分析问题集中,本文专以目前我国经济中比较典型的农村私人雇工经营企业为对象。一、名副其实的商品生产者有机体的行为,要受其内部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组成细胞的特征,二是有机体组成的方式或结构。企业的社会经济行为,也是同样。分析雇工经营企业的行为,必须首先从它的组建条件和组建原则入手。  相似文献   
5.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高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国民收入在1979—1986年间平均递增8.6%,其中1984年为13.5%,1985年为12.3%,1986年为7.4%。同时,与上年相比的零售物价总指数和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总指数1984年分别为102.8%和102.7%,1985年分别为108.8%和111.9%,1986年分别为106%和107%。显然,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持续的温和性通货膨胀相并行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学史上,食品问题的争议焦点往往是怎样估价人对资源的利用潜力和资源对人类的客观约束。由于这方面的讨论更多关心的是发展的远景,因此较为注重一些长期性的经济、技术、社会、自然变量。然而,缩短到一时期看,在食品问题上,制度变量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引进制度变量概念,对于把握一定时期内食物供求的特征与变动规律,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