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7篇
贸易经济   4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一、事业单位:多元分配模式事业单位工资模式的确立应符合商品经济要求,从有利于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目的出发,改革过于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和行政控制下的统一分配制度、分配方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有利于发挥竞争机制的管理体制及相应工资制度;下放微观分配权,国家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对分配格局调整的要求,下达工资限额,制定工资政策,提供动态工资指导线,实施宏观控制。从这一设想出发,在工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等方面应向多元转换。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亟须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作用中的中介功能,并在此基础之上,深入探讨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因,研究诱发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 中国农村社会,长期处于生产要素极少流动的超稳定平衡状态。农村十年改革,打破了这种万马齐喑的封闭格局,诸生产要素开始逐步融入商品经济轨道。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则构成其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是径通意遂的一次性行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同样如此。1987年开始的农业劳动力的明显逆转,为农村的两个转变蒙上了一层阴影。1989年所出现的百万农民大流动,则引起了更大的社会震动,以致颇有些人主张单纯借助清理、遣返等手段,把春潮乍起的农村流动人口重新回返迁移。但是,理性分析和现实运动表明,在商品经济大潮叠涌与价值观念急剧转变的今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绝非偶然。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背景,存在着成因复杂的迁移因素。只要  相似文献   
4.
一、“单调、呆滞”是我国现行分配结构的主要弊端长期以来,我们的分配结构处于“单调、呆滞”的状态之中。它与工资制度中的“低、平、乱、死”纠缠在一起,成为经济运动的制动阀。所谓单调,是指现行分配结构脱离了我国生产方式的实际,全部搬用全民所有制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后者又大多是外国模式的拓制品;所谓呆滞,则指的是分配制度不能随经济运动的变化而改变,脱离时间、空间而搞几十年一贯制。这种单一结构中的个别功能之间往往相互限制甚至互相抵销,难以形成最佳的复合功能,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理论认识根源在于,我们一直试图用观念模式来代替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生吞活剥地对待马克思有关按劳分配问题的论述,而忽视对马克思关于完全按劳分配实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任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向市场经济转换,自然包括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上的功能,使工资形成市场化。在传统经济管理体制下,工资分配的非市场化,即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构成工资形成的典型特征,从而使“工资”不可能反映劳动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只能成为行政式分配工具,结果造成分配上的大锅饭体制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要从根本上消除工资分配  相似文献   
6.
7.
作者认为,脑体收入倒挂是现行的工资制度、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以及相关政策缺乏整体配套或内部分配关系扭曲的共同结果。要解决脑体收入倒挂的问题,不仅仅要改革原有的等级工资制度,而且要实现工资管理体制和调节机制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十年改革使我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88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3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进入钱纳里的工业化区间边界,从此,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均相继进入剧烈变动期。为了顺应这一时期的要求,顺畅推动结构转换进程,认真研究经济增长与结构转换的理论,考察结构转换时期诸相关要素的制约关系,至关重要。本文试对世界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发展阶段的一般理论背景及诸要素关系进行的初步考察,以期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过程中基本规律的认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正> 向青海省移民垦荒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历来毁誉不一。解放后,我们也进行了移民垦荒工作,对此也是众说纷纭。冯浩华同志在《对青海移民与垦荒的历史考察》(载于《经济研究》1983年第5期)一文中(以下简称冯文),对有组织的移民提出了个人看法。我们认为该文所作的结论;“在青海这个高寒地区的特殊条件下,外省进入青海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过累次试验,都是失败的”,有违于青海历史的基本事实,是值得商榷的。下面,我们拟以青海移民史实,分析探讨青海移民与开拓的关系,并就教于冯浩华同志。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阐述我国人口特点、沉重的人口负荷对资源的挑战及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不良后果。提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对策:近期应着力培育农业基础,调整工业发展战略,提高小型工业发展比重,以此为突破口,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吸收率;中长期应选择乡镇工业相对集中的经济导向政策和人口相对集中的社会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