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1篇
农业经济   2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求解基本车辆路径问题的无交叉遗传算法,阐述了无交叉遗传算法求解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的关键技术,包括编码方案、初始种群生成方案、适应度函数、种群选择方案和变异操作等;并对比了使用目标函数倒数法和目标函数做差法构造适应度函数时的求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无交叉遗传算法在求解车辆路径问题上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贝类产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控,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引入贝类产品电子标签技术,把贝类生产源头、贝类加工过程、贝类运输过程及贝类进入市场等各环节的相关监控数据汇总成大连市海水贝类质量安全追溯数据库,形成了完整的大连市海水贝类产品从海区到市场的追溯信息数据链条,保障了贝类食品的消费安全。通过模拟测试,系统效果良好。追溯系统既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查询平台,又为管理部门对贝类质量安全监控提供良好的操作管理平台,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渔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既有资金供给方的原因,也有资金需求者的因素,而合适的担保机制成为融资双方顺利交易的桥梁和纽带。当前渔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运行机制划分为两类:一个是建立在外部市场交易基础上,另一个则来自于内部的社会网络。这两种融资担保机制均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前一种对应于陌生人群体,后一种则适合熟人群体。从动态的观点来看,两种融资担保机制会遵循不一样的发展路径,同时还伴随着交叉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辽宁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能力建设的需要,论文提出了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的概念,介绍了系统建设内容及系统功能架构,并针对系统建设中的监测指标体系构建、评估体系构建、运行机制建设及系统实现技术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系统的构建,有助于提升辽宁海洋经济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有助于推进辽宁海洋经济的创新与跨越,以期辽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能为其它沿海省份的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谭前进  蔡增玉 《价值工程》2015,34(8):269-270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模式,催生了电子商务。但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和经营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的问题,物联网的出现,使解决这些问题变成了可能。本文分析了物联网对电子商务的产品质量监控、供应链管理、物流服务质量以及税务问题的影响,对物联网在电子商务中的的应用,提出了大胆的理论假设:物联网将会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与技术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决策,给因海而兴的辽宁带来重大的历史契机,利用省级海洋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采集全省海洋经济运行数据,通过收益还原法、市场价值法、直接求和法、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评估法等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潜力评估方法,综合分析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得出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化途径,以期有助于全省海洋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为省级海洋经济运行评估系统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求解基本车辆路径问题的无交叉遗传算法,阐述了无交叉遗传算法求解物流车辆路径问题的关键技术,包括编码方案、初始种群生成方案、适应度函数、种群选择方案和变异操作等;并对比了使用目标函数倒数法和目标函数做差法构造适应度函数时的求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无交叉遗传算法在求解车辆路径问题上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0—202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中国海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行业企业、一般贸易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检验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两种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据此,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和执法力度、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深化改革、实施差别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的相关建议,以期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相辅相成、协同促进,两者耦合协调状态发展有助于释放数字红利,催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提速经济现代化发展。在对科技创新和产业韧性耦合关系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测算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韧性发展水平,并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两者耦合协调程度。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科技创新和产业韧性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但两者间良性互动程度表现出逐渐增强态势;东部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双向互动较为频繁,且科技创新发展前景广阔;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的耦合协调程度呈上升态势,但须突破现有短板制约。据此,应通过健全科技创新发展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高水平科创共享平台,多措并举全方位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韧性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