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贸易经济   10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一体化进程的加深,其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也将日益扩大。区内90%以上的产品可以获得减免税的优惠,但我国出口企业利用原产地规则获得产品关税优惠的比率却不高。本文基于对原产地规则利用率的表现情况分析,对其持续走低的趋势作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出口企业有不少外来订单缺少却又不敢接单的现象十分突出。在当前原材料、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反倾销反补贴多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有些出口企业的利润几乎降到冰点,出现"有单不敢接"也是无奈之举。我们需要探究其中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对改善企业所处的出口窘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冷链物流急剧升温的冷静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冷链体系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该从国情出发,立足我国冷链产品供需现状和流通现状。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达到比较低成本满足高服务水平,进而促进销售的目的,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技术壁垒发展在形式、规模和影响上都具有新的特征。本文在全球视角下对当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技术壁垒特点进行分析,并基于经济学MQS模型作比较。笔者发现,国际技术壁垒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贸易效应,据此进一步指出我国技术贸易壁垒建立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6.
魏格坤 《改革与战略》2012,28(3):35-37,41
随着中国参与国际碳交易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缺失碳交易价格话语权是中国处在国际碳交易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防范低碳经济"陷阱"的角度,对此观点的准确性提出了质疑,并分析了原因,进而从需求、供给、市场和政府限价因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我国碳交易价格机制的模型,指出从制度基础、碳价格实现场所、设立碳排放的登记机关、开展碳期货交易和建立碳经纪人制度等方面的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7.
当前,提升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必须实施相应的措施才能够达到提升贸易效率和削减贸易成本的目的.中国和东盟如何从合作机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海关效率和物流标准等方面着手,降低成本,提高中国-东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区域内部的自由贸易,已成为学界和贸易实务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走国际化道路是中国中医药贸易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国际化、低碳化的深化发展以及各国消费者保健意识的加强,国际市场中不断涌现出纯天然制品、绿色食品、生态产品等贸易商品,这使得国际植物药市场和健康营养市场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其贸易量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长.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当前全球约有40亿人曾经或正通过中医药治疗的方式预防和治疗疾病,约占世界总人数的八成以上,中医药在世界中享有极高的影响力.据此推测,在未来的10年内,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中必将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这将预示着中医药这块尚待划分的市场蛋糕即将进入各国参与世界竞争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时代,伴随着商业模式、产品以及市场结构的转变,互联网发展让消费者、企业和更多传统贸易中的弱势群体可以取得更多参与国际贸易的机会,标志着普惠贸易时代的来临.当前,构建有效的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以商业方式来推动全球贸易规则的变革,弥补WTO不足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立,本文探讨了eWTP构建难点,包括缺乏政府有效参与、争端解决机制和约束机制难以构建、缺乏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网络技术,以及发展中国家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魏格坤 《农业经济》2015,(3):108-110
中国对东盟国家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区,长期以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均呈逆差的态势,本文基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逆差"常态化"的表现,分析该逆差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负效应及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控制逆差在合理幅度,更好地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