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加工贸易的逆“自我选择”效应及税收优惠政策扭曲资源配置可能阻碍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但是随工业化阶段的演进,加工贸易通过多条途径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进而部分抵消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向作用,即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影响可能发生非线性变化。文章利用我国1981~2017年数据并构建阈值协整模型检验发现: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具有负向作用;随工业化阶段演进即第二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之比低于某一数值时,加工贸易的负向作用减弱;采用不同方法测度部分变量,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均存在非线性效应,实证检验结果是稳健的。上述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阶段演进,加工贸易发展的专业化分工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等不断凸显,促进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提升,减弱了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傅晗彧  刘敬  谢小平 《南方经济》2022,41(8):92-112
不同创新类型因技术含量不同,对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也不同。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技术条件,正确处理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发现:(1)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对经济增长效率没有显著影响;(2)政府支持可以促进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提升经济增长效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促进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3)在技术基础较弱地区,政府支持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市场引导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不能显著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在技术基础较好的地区,以财税优惠为主的政府直接支持,难以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甚至产生消极影响,市场引导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增长效率。采用发明专利和高技术产业专利两种方法测度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采用非发明专利和非高技术产业专利两种方法测度技术含量较低的创新,基本上得到了稳健的估计结果。因此,破解中国技术创新困境,关键在于结合地区技术条件实际情况,分别通过政府支持与市场化改革引导不同类型的创新,才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效率提升,形成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