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经济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亚和欧盟分别表现为外需主导型和内需主导型的贸易模式。两种不同的贸易模式对经济发展产生着不同的影响。由于东亚区域对外部最终产品市场的严重依赖,所以,后危机时代下,东亚贸易模式转型的必要性更加明显。但是,东亚贸易模式的转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中国将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运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省级层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不同区域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异质性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差异化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不同区域来看,无论是全国范围还是东、中、西部各个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均能够比较显著地提升创业水平.从产业结构异质性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影响程度具有差异,在东部与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在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省份的影响更为显著.从机制分析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影响创业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创业的支持作用;从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提升区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力度;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其对创业水平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天舒  王月  冯永琦 《亚太经济》2020,(4):49-57+149
利用2007-2016年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金融深度、金融规模、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等指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与法治程度的作用,考察二者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且相比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金融发展水平提高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效应更加显著;而法治程度提高对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正向作用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此外,发达国家法治程度对金融发展的正向交互作用更能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发展中国家这种作用则不显著甚至有抑制作用。研究不同国家或地区间、不同金融发展与法治程度水平对收入分配的不同影响,对我国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制定和调整金融政策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不确定性已趋于常态化,银行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理论上,银行金融科技具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能够有效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基于中国2013—2022年的银行金融科技专利数据和企业贷款数据,探究银行金融科技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缓解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抑制作用,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和财务风险较低的企业中更显著;第二,银行金融科技主要通过缓解金融摩擦和降低期权等待价值两条机制发挥作用;第三,银行金融科技能够显著削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化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因此,政府和银行部门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增强银行部门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加强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深度结合,健全监管体系与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典型的集体行动。从历史的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可以分为"霸权空位型"、"霸权主导型"以及"霸权参与型"三类,影响其成败的主要因素包括霸权状态、共同利益诉求、集体行动的约束力以及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判断。鉴于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现行"美元体制"的可持续性以及未来世界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应该更加注重设立短期而非长期性的目标,其短期目标应该是"控制失衡"和"抑制美元风险"。目前,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已成为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以其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既有艰巨性,亦有可行性。共同利益基础是G20推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立足点,坚持集体行动原则、通过制度化建设增强决策执行力、强化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是G20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中国应避免单独直接面对或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而是应更多地利用G20这个重要平台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增强自身在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日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市场提供者,其市场规模不断下降。目前,从总体来看,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市场提供者,但在为东亚提供最终消费品市场方面,中国和日本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中日作为东亚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变化主要是由于东亚区域整体经济与贸易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中日两国在经贸发展上的差异所致。在中日为东亚提供产品市场地位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主导性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增强,而日本则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同时,中国作为东亚最终产品市场提供者地位的上升,在降低东亚区域对美国等外部最终产品市场依赖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同边界动态DDF-DEA模型,选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上的105家科技类中小挂牌企业为样本,从地理区域、融资方式、产出方向等角度分析了中小挂牌企业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的异质性差异.实证结果显示:中小挂牌企业科技金融地理区域效率的异质性差异主要体现为沿海地区要高于非沿海地区;中小挂牌企业科技金融融资方式效率的异质性差异主要体现为直接融资模式要高于间接融资模式;中小挂牌企业科技金融产出方向效率的异质性差异主要体现为营业收入效率明显高于资本周转效率和专利产出效率.因此,要不断提升非沿海地区科技型中小挂牌企业的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充分发挥中小挂牌企业的直接融资效率优势,增强专利产出效率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规范与科技金融效率提升相关的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已经是东亚最大的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但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地位远落后于美国。文章使用面板数据模型重点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内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支出等因素对中国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的影响。中国的东亚中间产品和最终资本品市场的提供相对较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而中国的东亚初级产品和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受到影响的程度相对弱些。而且,国内私人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对中国的东亚市场提供者地位提升有着不同方向的作用。在中国经济增速和政府消费出现下滑以及私人消费进一步增长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东亚最终消费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还会提升,中国作为东亚初级产品和中间产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将会下降,中国作为东亚最终资本品市场提供者的地位可能下降或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