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9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流通速度波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品流通速度是衡量流通部门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商品流通速度的快慢不仅关系到经济的总体运行状况,更反映了流通部门资金的利用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商品流通速度得到了持续提高,但商品流通速度的宏观模型却反映出商业规模因素是促使其提高的主要因素.而通过商品流通速度与流通资本利用效率分析发现流通部门的资金利用效率则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需求链管理是以满足需求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在重视需求链管理实施主体选择的基础上,对需求链管理在零售企业的运作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我国零售企业实施需求链管理应注意紧密结合消费环境、时代背景,以软硬件的完善为基础、以数据共享为前提和以挖掘需求开发新产品为核心。  相似文献   
3.
刘振滨 《中国市场》2014,(17):157-159
结合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实际,提出了消除年级差别,引入学生主讲的无级差讲座式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并就新模式运行制度安排、阶段性实施设计及运用新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框架构成及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受外贸企业自身短板约束及外部环境压力影响,外贸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而新发展格局提出后,学术界不仅关心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内涵,更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展开了探讨。通过研究梳理,学术界认识到外贸新业态在促进内需、完善产业链供应链、提高开放水平、加快内外贸融合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既呼应了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还指明了通过外贸新业态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得到显著成长,但通过产业成长机制分析发现我国流通产业产值是在规制缓和引发资本推动的成长机制中增长起来的,而增长效率分析则表明我国流通产业尽管产值得到突飞猛进,但期间持续性的国际间与产业间相对效率低下状态,凸显出流通产业成长的自身能动力不足。可以认为我国流通产业实际上遵循的是被动成长路径,即作为先导产业的流通产业实际上是被引导而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电子商务、逆向物流正逐渐受到企业界重视,正确的逆向物流不仅能够降低逆向物流成本,而且还会提高收入。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企业必须建立合适的管理系统来管理返顺的物资产品,其中包含快速识别最有成本效益的回收产品所要经历的逆向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7.
刘振滨  刘东英 《物流技术》2015,(3):251-253,290
指出独立资源是农产品流通中的特质性资源,也是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切入点,基于独立资源整合农产品供应链具有规模经济及优化资源配置动因,剖析了基于独立资源整合农产品供应链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集群整合及联盟整合两种模式,最后还就具体整合路径提出了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小零售企业的声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誉管理对促进我国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引入声誉管理,对改善中小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必要且可行。声誉管理分决策,执行和监控三个过程,是具有声誉分析,声誉决策,声誉投资和声誉监控四个功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在经历声誉管理过程后,便可以确立一定的企业声誉。  相似文献   
9.
刘振滨 《中国市场》2012,(49):73-75
近年来推行的"农超对接"模式不仅优化了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也为稳定生鲜农产品价格提供了思路。但从目前农超对接运行实际来看,商贸企业在参与稳定生鲜农产品价格过程中却存在价格塑造能力低、价格主导能力弱、价格公信力不高、价格自控能力有限等问题,为稳定生鲜农产品价格急需改进商贸企业经营效率、推动商贸企业参与构筑生鲜农产品产业链、完善农超对接商品专项价格监督检查制度、引导发展自营式对接及订单农业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