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当前,有些基层商业银行在组织体系、资金业务、授信业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管理等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方面尚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脆弱源于信用的先天脆弱性,银行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在于信用缺失综合泛化过程中的自身信用弱化,所以,银行监管的本质特征首先是对银行业自身信用或诚信的监管。加强银行信用监管,就需要加快银行内部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并增强内部信息的公开透明化;建立内部治理架构和责任追究体系;同时,要确保法律的执行力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一体化,我国银行的首要难题与障碍之一就是金融信息的公开披露.勿庸讳言,我国金融信息公开化工作的确还比较落后,存在很大差距,严重制约了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实质上是在保护落后.这些差距存在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封闭的管理体制和制度是造成信息公开化程度低的根源.二是市场观念淡漠.  相似文献   
4.
谈道家心理     
传统道家心理,亦印“老庄精神”,素具浓烈的双重品格:一方面有着飘逸、洒脱、豁达、出世和超然物外、超凡脱俗的迷人风度,另一方面却又给人以保守、自欺、消极、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中山市小榄镇的信用环境状况、信用环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剖析建设良好信用环境的途径以及政府和金融机构在建设信用环境工作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与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黄金三题     
中国古代之“金”最初并非都指铜。人类对黄金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高度统一,因此马克思才断言黄金实际上是人所发现的第一种金属。黄金货币在中国古代基本没有甚至禁止流通,这是封闭半封闭社会中一种值得研究的特殊现象。“9.11”事件再次警示:黄金仍然是公认的最终能够突破一切限制的最优质资产。  相似文献   
7.
宋金元纸币先后经历了宋交子、金交钞、元纸币三种形式。最初,宋初产生了并非纸币的民间川交子。紧接着,面对税收不足和军费吃紧,宋朝发行了官交子。然后,经济化落后的金朝,直接借鉴宋交子,将其改装成准纸币——“交钞”。最终,元朝纸币集宋交子和金交钞之大成,第一次实现了纸币的不可兑换和稳定性。交易、交通、战争、税收等多种因素促成了宋金元纸币的嬗变与演进。在此过程中,“国强币强,军败值跌”得到了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8.
货币是人类在经济交往和商品交换中所发生的剧烈矛盾冲突到了不可调和程度时而"人为"创造的介质产物.其浓重的人文色彩使其注定要全过程地具有相对独立的自身发展规律,此之谓钱币文化史.一般而言,钱币文化的繁荣兴旺大都出现在经济发达、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如历经全唐近 300年及至唐后延续流通 400年的"开元通宝"就是"汉唐风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中国钱币史上也有另一番"情怀",即一些创制精妙、美奂绝伦、大放异彩的古币钱钞并不与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相吻合,而却恰恰产生于战乱频繁、民生凋敝、政权更迭的乱世之秋,显现出一种货币发展史上的非均衡关系.这在中国钱币文化史上是一种特殊现象.了解并研究这些现象,对把握中国钱币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金琐谈     
刘百平 《南方金融》2002,(7):61-61,55
与悠久的人类史相比,黄金的发现并不算久远,在金属、贵金属中甚至并不是最早发现的,但人们对黄金的认识过程却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黄金的发现利用史是与整个金属的发现利用史密不可分的.黄金最早并不是货币,它的发现和利用也与货币无关,它是与其它金属一起走进人类的金属器新时代的,彼此或为装饰,或为祭品,或为用具,各展其长,不在乎早晚,也无所谓贵贱.只是也仅仅是在商品经济特别是私有制条件下,黄金才受宠得志,一枝独秀,显示出其在人类看来似乎是天生的独特价值,而且这个过程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所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这次带薪离岗我的收获非常大,不但自己鼓了腰包,开阔了眼界,熟悉了很多市场运作规则,而且对今后带领农民闯市场,走致富路更加充满了信心。”时隔三年,经历了离岗、回岗、离岗波折的石羊集团养殖厂厂长郭俊斌,说起这些,脸上多了一份自豪。这位原蒲城县农业局的机关干部,不仅看到了3年前蒲城县鼓励干部带薪离岗文件落地后激起的“水花”,更深切体验到了群众被唤起的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