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金融活动向优质区位的集聚提高了金融业绩效,但同时在宏观上造成了金融供给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匹配,增加了农村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空间成本,从而会在客观上降低区域金融包容水平。本文基于新金融地理学原理,利用2007—2012年中国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对我国银行业集聚与金融包容水平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业的空间均衡化在整体上有利于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但银行业集聚对金融包容水平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的分散化能显著提高金融包容水平,而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金融机构的分散化对提高金融包容水平的积极作用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3.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激励差异,在价值链定位和组织边界决策上,国有企业较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倾向于用内部自制替代外部市场购买获取中间品供应,这一逻辑使区域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制约本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城市能级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全球城市的内在要求,但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资本在制造业中比重偏大的问题可能会对此目标的实现形成干扰。文章运用1993-2014年数据检验了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国有制造型企业在中间品供给决策中存在一定自制倾向,其制造业所有制结构对当地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显著抑制效应。这一结论可为新时期上海制定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