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1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正> 研究经济史要有历史学修养,又要有经济学的基础。我写过一篇“论历史主义”,是谈历史学理论的,可作为我以前所写“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一文的续篇。本文拟谈经济学理论,可作为“方法论”一文的另一续篇。  相似文献   
2.
经济史:历史观与方法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是对经济史学理论的研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历史观,回 溯经济史学史,介绍西方的历史哲学,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探究理性发展的道路,对理性主义作了反思。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经济史方法论问题,其中包括实证主义与相关问题、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经济计量学方法、新制度学派经济史理论,并阐发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1986年底,我在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发言。当时主要是谈个人看法,对各学派治史方法的介绍甚简,“或我所不知而举疑”。近年来,经济史研究方法又有新的发展,我在为两本经济史著作所写的序中亦曾提及。本篇是增补前发言而作,“我所不知”者固多,仍举疑或阙。文中例举了一些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论著,是专就其所用方法示例,不涉及论著本身的得失。至于对各学派研究方法的评论,皆属拙见,谬误之处,祈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近代经济史研究,有系统、有特色、有传承,重头就是多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史》。几十年来,经过不止一代人的努力,先后出版了严中平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经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以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于7月10、11日举行座谈会,畅谈学习《决议》的体会。座谈会由许涤新同志主持。与会者发言踊跃,气氛热烈,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决议》,同时要继续深入学习《决议》,加强经济理论研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现将会议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的考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业占我国国民收入70%左右,农民占全国人口80%左右,农业状况对我国近代国民经济有决定性作用。50年代的经验,一年农业丰收,次年工业即有较大发展;歉收,即会招致工业困难。我国近代(1840—1949年)农业生产如何,还是个谜,言者各异。我们不能重作调查,只有利用前人研究,作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7.
谈百家争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6年《中国经济史研究》创刊,在“发刊词”中曾提出: 我们希望本刊发表的著作,或者是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者是阐述了新的观点,或者是运用了新的方法,或者是发掘了新的资料,当然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史实根据和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8.
汪敬虞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 ,1 895— 1 92 7》(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版 )是一部研究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变迁的专著 ,由多位专攻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的老专家和本学科博士、硕士青年学者共同撰写 ,被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八五”重点项目。本书是已故经济史学大师严中平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 ,1 840— 1 894》(人民出版社 1 989年版 )的续篇 ,其准备工作可溯及 6 0年代 ,与严著同时 ,并一本严著传统 ,即在长期考究史料的基础上 ,先作专题研究 ,本书并有十几项专题研究成果先行发表征求众议 ,然后编写成书。体系完整 ,而根底扎实雄厚 ,有博大而…  相似文献   
9.
引言: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就在吴承明教授领导下工作。六十余年的言传身教,使我获益终生。1978年,我开始研究清代经济史,有时提出一些问题和意见向吴老请教,有些文章也呈请吴老指正。他每次总是回复我一封信,对我提出的问题和观点以及文章中论述不足之处,一一作答,并从理论上引申,以求题无剩义。从1982年至2004年,这类信函共达23件,约三万余字。这充分体现了他诲人  相似文献   
10.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之际,儒家的则例和道家的本体论融入儒学,成为“儒表法里”和“儒表道本‘的儒学。司马迁就是个“儒表道本”的儒。“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一同认为;自然界是整体的、和谐的,人类社会是同一的有序的;天人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在方法论上,与西方之强调主体玮客体的对立不同,它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历史的演变有积极意义。灾难、争战、衰败终究会演变为安祥、平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