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7篇
经济概况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台湾北部山区与平地经济的定量比较周翔鹤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明代中叶以后,社会经济有了重大变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导致了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商品性农业不断增强,一些手工业部门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新式手工业。”①...  相似文献   
2.
清代台湾民间抵押借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借贷资本对推动资本主义及其以后社会的经济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情况如何呢?根据一般的看法,借贷被认为仅发生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破产小农为维持再生产和生活而举债,一是部分地主阶级为奢侈消费而举债。应付这两种需要,社会上有活跃的高利贷资本。而高利贷资本由于其重利盘剥并残酷兼并土地而受到一致严厉的遣责。然而,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对于中国高利贷问题的研究,大多侧重在官僚、商人以及宏观方面的探讨,对于一般乡村的借贷关系尤其是细部形态的考察,尚属少见。”可以说,封建社会里正常的借贷关系一向被忽略了。当然封建社会里的经济单位一般规模较小,周转速度也慢,但是否它们就完全不须利用借贷资本以促进其运作呢?正常的  相似文献   
3.
近代台湾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关系的一个定量分析周翔鹤导言1860年台湾开港以后,在世界市场需求的刺激下,茶、蔗糖、樟脑大量出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研究晚清台湾社会。经济历史者,多注意茶、糖、樟脑等经济作物,而忽视了粮食.实际上粮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4.
清代台湾的地权交易:—以典契为中心的一个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民法不发达、产权概念含糊,因此难以用西方近代法学框架去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地权交易.本文以清代台湾土地文书为基础,分析典、抵押、买卖、租赁等各种地权交易形式.认为抵押、买卖、租赁等本来在产权交易上意义明确的形式,在交易实际中逐渐模糊而向典这个本来就意义模糊的形式转化.以典为中心的土地交易形式,兼顾了人情,但牺牲了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嘉庆,道光年间台湾宜兰水利合股经营为个案,研究传统中国农村合股经营企业状况。通过对30多份水利合股契约的分析归纳本文认为在资本、劳动、土地、技术诸要素中,资本在农村企业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围绕着资本、农村企业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关系,在农村企业的组成和运营上,等量资本占有等量利润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大股套小股等方式,形成了少数人合伙或一定范围内多数人以小额资金秋等不同合  相似文献   
6.
1896—1902台湾农产品商品化计量研究周翔鹤本文利用日本割占台湾最初几年的统计数字来分析台湾农产品商品化问题。割占的次年,1896年殖民当局——台湾总督府即建立统计制度。但最初几年统治尚未稳固,制度也不完备,因此统计造报亦未完善,数字并非完全准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清嘉庆、道光年间台湾宜兰水利合股经营为个案 ,研究传统中国农村合股经营企业状况。通过对 3 0 0多份水利合股契约的分析归纳 ,本文认为在资本、劳动、土地、技术诸要素中 ,资本在农村企业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围绕着资本、农村企业建立起明晰的产权关系。在农村企业的组成和运营上 ,等量资本占有等量利润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则 ,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大股套小股等方式 ,形成了少数人合伙或一定范围内多数人以小额资金入伙等不同合股经营模式 ,有利于企业的形成、发展。但由于缺乏近现代信用制度 ,农村企业在吸资范围和融资渠道上均受到限制 ,不利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中国的气候和粮食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期的人口问题一直是历史人口学的一个热点,因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构成了近现代中国人口的直接前提。学术界对明清人口问题已有许多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是探索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何炳律认为11、12世纪早熟稻(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农业革命。两宋时期早熟精只在江浙交界处、江西、福建的一些地方传播,两个世纪后(明清时期)早熟稻已使“中国稻作区东半部的地貌实际上发生了变化”,早熟稻的推广使得“明代和清代的人口几乎一直上升”。此外,16世纪玉米、甘薯、花生的传入也支持了明清以来的人口膨胀。①…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用产权学派一个分枝的理论模式,对清初台湾一田二主制的产生作一个解释。当代产权经济学认为,排他的、明晰的产权能产生激励而有助于经济的增长Daniel W.Bromley将产权学派的逻辑归纳为:经济盈馀=f(产权)(1)上式的意义是:[当产权朝着排他性私人权利方向演进时,从一块上地上获得的盈徐(yield)将增加。JW.Bramley提出一个与上式相反的式子:产权=g(经济盈馀)(2)他定义经济盈馀为长期预期值,因此上式的涵义是经济上可行的结构是经济剩徐的函数。(1)W.Bromley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