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经济学   7篇
综合类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期 《南方经济》1993,(4):56-61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将沿着什么道路发展呢?全国经济理论界正围绕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要建立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模式在开展热烈的讨论。当前一种新的理论在经济学界流行着,几乎支配了我国经济学界。这种新的理论主张,要在我国建立一种“在国家集中统一计划指导下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模式。按照这个设想的经济模式,既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有集中有领导,又可以吸收市场经济的优点,有自由又灵活。是两全其美的最理想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对莱芜市几个被征地村庄的调研揭示了城市化背景下农地征用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村委成员控制征地过程侵害村民利益;二、农村征地导致村民内部的财富两极分化;三、村民集体维权举步维艰.这些问题背后,既有深层的制度和政策因素,又与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相关,还涉及外来势力对农村集体经济单元的渗透.  相似文献   
3.
"土地涨价归公"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是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有的主要经济依据.但根据产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土地涨价归公"实际上只能表明政府有权利"分享"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而不表示被征农地增值收益归国家所有;另一方面,从权属性质看,国有土地发展权实际上是权力性质的,政府不能藉此而直接占有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从产权经济逻辑看,被征农地的增值收益应该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由于概念本身的模糊性,"土地涨价归公"思想和"土地发展权国有"思想容易混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导致权利主体错位.  相似文献   
4.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理性"经济人"的动机,公众和政府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公众目标与政府目标之间发生偏离,最终导致政府的行政成本过高。这不仅大大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进而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切身利益。为此构建了一个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之后根据模型具体分析政府行政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继而提出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资源集中功能"和"生活保障功能"转向"经济激励功能"和"(市场)主体培育功能",进而转向"资源配置功能",这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模式经济功能的演变路径,它反映了不同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客观要求。基于制度匹配观点的分析表明:(1)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其实需要不同的制度匹配;(2)未来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改革必须联动进行。  相似文献   
6.
7.
从生产工具演化的角度看,人类进步因循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社会发展进路。而且劳动者经济能力的发展形成了如下轨迹:自身自然的极度束缚→单一资产(地产)束缚一多种有形资产束缚→无形(知识)资产束缚→自我解放。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在社会层面上推动物质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个体层面上促进劳动者经济能力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因而,从历史发展趋势看,促进个体劳动者经济能力的发展符合一个民族的长远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村委会在征地过程中的双重代理角色,构建了一个征地利益冲突的微观经济学模型,结果显示,村委会在征地利益冲突中具有关键作用,模型和现实的征地调查证明了征地利益冲突的微观主体——村委会的角色的重要性。为了缓解征地利益冲突,应该对村委会的角色进行重构,其途径:一是进行村委会治理机制变革;二是征地活动的市场化;三是对村委会施加有效的额外约束。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的征地实践中存在政府失灵,但政府规制仍然是征地活动所必须的,只是政府规制必须合理。政府规制征地活动的合理性在于,政府引致合理征地补偿价格的形成,而非取代相关市场主体进行计划定价。但是,与政府失灵相反,被征地村民集团与用地方集团直接进行征地议价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其原因在于被征地村民集团的利益短视和用地方集团的用地成本最小化动机。在征地活动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都合理发挥出来才是增进社会福利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特色之一是农村集体土地资本化(简称农地资本化)。中国农地资本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是:利益分配、要素配置与城乡发展"三维失衡"。"三维失衡"需要"三维联动"突破,即构建土地财政税收化、要素产权(地权)均等化与公共服务(民权)均等化的"三维"联动机制,兼顾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使中国农地资本化走上内外平衡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