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1篇
邮电经济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外乡人在法国的一个小镇先后遇到3个用手推车运石头的工人。这位外乡人向他们提出了同样一个问题:朋友,你在干什么?第一个人平平淡淡地回答说,你自己能看到的,我正推着一车石头。第二个人疲惫地回答说,我一天这样辛苦就是为了3个法郎。第三个人望着外乡人微笑着说,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上面故事中的3个人,干着同样的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目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我们的周围,对工作抱有冷漠、平淡情绪的大有人在。一个管理者如何运用行为管理科学,使员工将实现自己的实际需要与做好…  相似文献   
2.
近日 ,偶然读到一篇谈营销技巧方面的文章 ,过后颇多感思 ,不吐不快。文章说的是 ,台湾著名企业家王永庆 ,16岁时曾开就一家米店。当时由于电话尚不普及 ,不能提供电话购物 ,顾客买米一定要躬亲到米店去买。这样一来 ,对顾客来说很不方便 ,对店家来说 ,则只好等客上门 ,生意自然清淡。王永庆苦思冥想 ,后来终于想出了一个“服务上门”的经营“诀窍” :当有顾客来店买米时 ,他便主动提出帮助送货上门。顾客当然是求之不得 ,满口称谢。王永庆把米送到顾客家后 ,在把米倒入缸内的同时 ,他也就记下了客户家米缸的容量。然后他便承诺 ,以后勿须…  相似文献   
3.
元月22日,离春节还有两天。笔者来到某邮局寄递邮件,只见营业厅内醒目地悬挂着红布白字的巨幅横标:欢迎使用2001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一摞又一摞的厚厚的明信片静静地码放在几个营业窗口前。很显然,2001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销售工作已进入尾声。据业内人士透露,2001年有奖明信片的销售已明显地不如前几年,销售额预计要比2000年又有一定回落。说心里话,这已在笔者的预料之中,因为从本人使用和接收的明信片数量来看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 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自1991年问世以来,前些年一直受到广大用户的…  相似文献   
4.
有人曾把香港称为“文化沙漠”,这实在是一种偏见,时下香港大街上就有不少书店,而且大多生意兴隆,可见港人亦爱读书、买书。香港的一些大书店,如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乐文书屋等,除了书架上放满琳琅满目的中外图书供人选购外,书店的一角还摆放着一些可任意取阅,免费赠送的书刊、小册子,这些不用付钱就能拿回家的书在书店称之为“非卖品”。  相似文献   
5.
眼下,不少企业推行了“末位淘汰   制”。这项制度的推行,对有效促使员工积极地、创造性地做好本岗位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为企业增加收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这一制度也明显地暴露出其有失科学与公正的一面。 辨证法认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上与下、先与后、好与坏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比较而发展的。这种差距的存在是绝对的、是长久的,而想在主观上取消这种差距只是相对的、暂时的。换句话说,没有“末位”,也就无所谓“头名”,“末位” 因“头名”而悲哀,“头名”因“末位”而自赏。那么,推行“末位淘汰制”与实行科…  相似文献   
6.
经济考核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情况的重要依据 ,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建立怎样的经济考核指标体系 ,才能既符合企业实际 ,又促使企业加快发展、加强管理 ,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热点争鸣”栏目从本期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讨论的题目是“现行经济考核指标利弊谈”。欢迎广大读者 ,特别是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的同志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时下,在报章、电台、电视台上要数“诚信”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喊得最响。对此,笔者深感欣慰。本来嘛,中国人是最讲信誉的,只是近年来“诚信”一词似乎让人们感到陌生起来。“诚信”一词出现在哪朝哪代,笔者无从考究。但其影响之深,推及之广,却足令后人喟叹。“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圣贤人的有关论述从春秋至明清,乃至近代实在多得很。如春秋初期政治家管子的“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换句现代词儿说,就是“诚信,是立世之本”,恐怕是最早为“诚信”一词立下明确而深刻定…  相似文献   
8.
时下,假的东西实在太多。假商品、假证件、假钞票,乃至假记者、假教授、假的领导同志秘书,假的名门之后等假身份,真是“假”到了无奇不有无所不至的地步。其发展之快,猖獗之极,足令那些曾混迹于“皮包公司”的老板们望尘莫及。将其称作一种现象,绝无言过其实之虞。“造假现象”始于何年,笔者未及考证,但记得两年前谈及“造假现象”时就有人戏言,只有母亲是真的。而近来传闻,母亲亦不可靠了,已有假的“问世”。由此笔者不禁联想到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其中有镜头表现了一伙儿假冒的康熙、宜妃、三德子和法印。如果从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