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贸易经济   4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方式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我国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在培养理念、方向和目标上都应具有专业特色。针对目前发展的现状,政府和高校应该在课程教学、导师制度、奖助学金、毕业论文方面做好改革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国专业学位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古典增长理论发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找到经济长期增长的进路与方向。但是圉于经典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理论,技术进步的作用被看作是外生的。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发现对于研究工作和人力资本的投资,具有经济外部性,确立了经济内生增长的基础。它们具有总的边际报酬不变,甚至递增规律,保证了经济的长期增长,而相当大的外部性又不致引起私人垄断的存在。在贸易理论和分工理论之后,新增长理论成为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在宏观经济运行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状况下,通过分析交通物流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探析未来经济的变动情况.基于协整分析,我们发现,短期内货运量大小的变化并不能反映GDP的变动.从长期的均衡关系看货运量的大小对GDP的变动有很强的解释能力,货运量变化的GDP滞后1年和2年弹性分别为0.23和0.13.通过研究还发现,虽然我国货运物流的调节配置能力增强了,但单位货运能耗增加迅速,这与建设绿色物流的目标相背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各行各业都及时作出调整,而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更应该主动调整发展方向,积极适应这种状态。此项研究在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同时,对在新常态下安徽建筑业总体发展现状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安徽建筑业各地区状况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分析了安徽建筑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显现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安徽建筑业应该及时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剖析了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对促进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据2月22日《新闻晨报》报道,求职时不是递纸质的简历,而是给用人单位送上一张自我简介VCD光盘。读罢此新闻,不由长叹一声:“真是为难你们了!”  相似文献   
7.
曹泽  李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4):146-149
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具有34个指标,应用多元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从这些具有复杂关系的原始指标中提取了5个因子:基础因子、产业因子、企业因子、效能因子和器物因子。然后利用因子得分对各地区科技发展状况进行排序,解释区域科技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曹泽 《商业时代》2005,(35):62-63
技术是决定一个产业产生、成长、成熟、衰退直至退出市场的基本因素,产业演变的道路与其技术基础密切相关。现在,信息技术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信息产业已成为重点发展的优先产业。因此,有必要研究信息技术及其发展对信息产业演变的影响,揭示其中的规律,进一步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三大检索系统看我国科技创新主体合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它们彼此间的合作互动对科技创新、产业进步极其重要。正确反映3个创新主体及其合作的成果,有助于评价科技发展现状和制定正确的科技政策。科技论文是反映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形式,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在许多国家被用来作为衡量科技发展状况的依据。借助于这一指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各主体的发展极不平衡,其中高校的科研能力迅速提升,而企业的创新能力薄弱;各创新主体间的科技合作在低水平上徘徊,尤其是与企业的科技合作更为滞后。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已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工作管理.本文分析了图书管计算机的管理系统的构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的软硬件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