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李君茹 《商业时代》2007,(17):64-65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君茹 《农村经济》2004,(11):49-52
观光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性产业。在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季节性强、形式单一、市场不完善以及缺乏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管理等问题,为此,应采取项目论证从多角度入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以及理顺管理体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可利用资本市场是龙头企业推动其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应采取的对策是: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为龙头企业上市创造良好环境;坚定不移地推进龙头企业走集成创新之路;加大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革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其尽快达到上市规模;积极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多渠道进入证券市场;加快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等。  相似文献   
4.
李君茹 《特区经济》2008,(2):141-143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推动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当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国内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加剧的严峻局势,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之路,其重点则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此应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发挥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新型的农村流通业态和经营模式、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等措施,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6.
面对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加剧、国内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加剧的严峻局势,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走以消费为主导的发展之路。其重点则是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此应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发挥城市和工业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新型的农村流通业态和经营模式、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建立和完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等措施,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7.
谈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君茹 《商业时代》2007,(33):101-102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为此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依托特色产业和生产基地,打造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连接机制;加强农业产业链上各经营主体的分工协作,形成地方网络等,以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发展绿色产业,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由于利益目标的驱使,普遍存在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环境效益等问题:社会公众则因个体认识的短期性和局限性而持观望或被动参与态度。因此,本文认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发展绿色产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回归创业是提升劳务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君茹 《特区经济》2006,(12):122-124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必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回归创业既是劳务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劳务经济提升的重要标志。提升劳务经济,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为提升劳务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劳务经济;精心构建回乡创业经济平台;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强劳动力培训,为提升劳务经济提供人力资本支持;提高劳务经济的组织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