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2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8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与2011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强劲,通胀虽超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在全球复苏步履维艰之时,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总结2010年的宏观调控,在强调保增长的同时,对调结构的重视稍嫌不足。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机稍晚,力度也不太够。展望2011年,我国经济将步入政策紧缩期,适当的政策排序应该是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我们预测,2011年我国GDP实际增长9.6%,CPI上涨4.3%。  相似文献   
2.
宏观调控目标的“十一五”分析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旨在对我国"十一五"时期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分析,对"十二五"时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论证。全文共分四部分:首先,回顾"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宏观调控的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其次,说明这些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情况。再次,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可有三种方法:一种是,仍沿用过去的习惯,把目标值设定得比较低;另一种是,可以设定目标区间,即以潜在经济增长率为基准的适度经济增长区间;再一种是,不是设定单一的五年固定不变的目标值,也不是笼统地设定一个目标区间,而是对未来五年中的各年设定不同的、可以反映经济波动趋势的目标值。最后,本文对这些政策建议进行具体的测算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增长与通胀的多重组合看我国的滞胀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本菲利普斯曲线及英变换,探讨增长与通胀的多重可能组合,分析了开放条件下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以及“滞胀”组合的成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回答中国是否面临“滞胀”风险,以及如何避免出现“滞胀”局面。  相似文献   
4.
2012年前两季度,我国的经济下滑超出预期,第三季度仍未见好转。实体经济的持续疲弱使得物价逐步走低,就业形势恶化,企业和居民的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此前,我国经济实际上是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和大剂量救市政策的双重冲击,目前处在这一主要波动的震荡收敛阶段。在今后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应该还能保持8%左右的经济增长。因此,当前的增长下滑是双重冲击的必然结果,需冷静对待:一方面突出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积极应对经济下滑;另一方面,不宜出台激进的刺激政策,而应着眼于中长期增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5.
6.
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上)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基于国民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运用现有数据并通过必要的估算,初步编制了2000—2010年的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结果显示,中国各年主权资产净额均为正值且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中国政府拥有足够的主权资产来覆盖其主权负债。因此,在不短的时期内,中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极低。对总债务水平与全社会杠杆率(即总债务/GDP)的分析显示:中国的全社会杠杆率虽高于金砖国家,但远低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总体上处在温和、可控的阶段。但是,近年来该杠杆率的提高速度很快,须引起关注。分部门的分析显示:企业负债率(占GDP比重)很高,构成中国资产负债表的显著特色。2010年,该负债率已逾100%,超过OECD国家90%的阈值,值得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权资产负债表及其风险评估(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000——2010年,中国的国民资产负债表呈快速扩张之势。对外资产、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资产迅速积累,构成资产扩张的主导因素。这记载了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之下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在负债方,各级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的负债以高于私人部门的增长率扩张。这凸显了政府主导经济活动的体制特征。对主权资产负债表的风险评估表明:(1)总体上,中国主权净值为正,因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概率极低;(2)近期的风险点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信贷与地方债务上,而中国的长期风险则更多集中在对外资产负债表、企业债务与社保欠账上。这些风险大都是或有负债风险,且与过去的发展方式密切相关;(3)主权债务动态的模拟进一步揭示出维持经济增长率与利率之差对于化解债务风险的重要性。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应对主权债务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个逻辑框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以经济体系为核心概念,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方法,建立一个逻辑框架,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理论逻辑。主要结论如下:(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质上是经济体系转换的过程,即从传统经济体系转换到现代化经济体系;具体包括"四个转向":社会主要矛盾、资源配置方式、产业体系、增长阶段等方面的特征性变化。(2)与"四个转向"相对应,现代化经济体系运转体现为"四个机制",即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决定了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资源配置方式决定产业体系特征,产业体系特征与经济增长阶段一致,高速增长引起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上述结果表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系统的综合转型,是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到2011年年末,我国经济增长趋稳,三大需求回归正常,通胀出现拐点,并确立回落趋势。2012年增长有下行风险,但不会失控;在增长下行与外部冲击下,金融风险加大,应防止出现失控。预计2012年增长率在8%到9%之间,通胀率在4%以下。在未来"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应着力推进结构改革,在金融领域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在财政领域要优化税制结构和切实实施结构性减税;同时打破垄断,促进竞争,激发经济自身的内在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 在杂文集《副业和补遗》中,叔本华讲过一个很好的故事,是关于豪猪的:寒冷的冬天,一群豪猪为了取暖拼命往一起凑,当它们紧紧挤成一团时,却发现长长的刺深深刺入彼此的身体,由于疼痛,它们一哄而散,可寒冷又一次袭来,它们又慢慢往一起凑……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豪猪当然是喻人,表明他对人性所持的一种悲观态度。周作人先生曾说:“人是合群的动物,他最怕的是孤独……谁都不能安于寂寞,总喜欢和人往来,谈不关紧要的天。”可是不知周先生是否注意到了,人固然害怕寂寞,可每个人又都是浑身长满刺的豪猪,在彼此的往来中不免刺痛对方,弄得不欢而散。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显然是注意到了人和豪猪的相似之处,因为在他的杂文《一点比喻》中,鲁迅先生不但引用了叔本华的故事,而且还做了发挥。在这里我不想谈论哲学和人性,也无意对周氏兄弟做什么比较,我只是想借用叔本华的故事去诠释哈耶克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知识在社会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