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3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闽商本色在“纵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简称为“闽”,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解释“闽”字时说“闽,东南越,蛇种”。原本的意思是,福建为山地,多出蛇虫,表示福建处境险恶,以蛇为图腾。但却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把“闽”字作了这样的比喻福建人是“门里一条虫”,让多少福建人为之气结。  相似文献   
2.
吕江波当选村主任半年,一心想为乡亲们做点事,但总是不顺心,处处遇阻力,惟一感到宽慰的是村民们拥护他,又把他选为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4.
王凡凡 《魅力中国》2010,(29):230-230
语言国际传播具有国家公共产品和全球公共产品双重属性,早期的语言传播主要体现国家公共产品属性,当今世界的语言传播兼顾全球公共产品属性。增强汉语国际传播的全球公共产品属性,是提高汉语语言价值的首选之策。本文旨在简析汉语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和增强其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港口经济是以港口为中心,港口城市为载体、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间相互联系、密切协作、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对外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20世纪亚洲“四小龙”的出现,以及我国沿海特别是珠  相似文献   
6.
农村制度环境的变化直接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可通过作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间接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筹资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构成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环境。将农村制度变迁和公共产品供给演变作为构成要素,构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且反思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农村社会组织应当规范其内部的管理机制,并且不断挖掘其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我国党员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基于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学习和思考,并结合其涵盖的具体要求和基层党支部的工作实际,针对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提出"三进三联系三结合"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使党的指导思想和良好作风能够体现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为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党组织提供可行的理论基础,为指导学生党员提升廉洁自律和严守纪律意识提供可行的思想框架和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代偿性”制度的理论视角理解央地对口支援制度,并利用2005—2019年9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SCM)检验了央地对口支援制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央地对口支援政策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使赣州的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约11.56和5.66%,吉安的实际GDP和人均实际GDP分别增长了约8.60%和3.87%。上述结论在经过安慰剂检验、排序检验、迭代法检验和DID检验之后依旧非常稳健。央地对口支援的目标和任务应当向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转变,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