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75篇
经济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贸易经济   21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4篇
信息产业经济   64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三十年的回顾中,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一个大战略,在这个战略的构成要素里,其中惟一指向未来内涵的判断是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判断。而迎接这个浪潮变成国家行为,持续努力的恰恰是火炬计划。  相似文献   
2.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6,(4):F0002-F0002
“瞪羚”企业(喻意为个头不大,跑得快、跳得高的中小企业)是新经济中一股重要的新生力量,在每年发布的《硅谷指数》报告当中,“瞪羚”企业的数量成为评价硅谷创业活力和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采用新发展模式、抓住细分领域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息熵理论的网络组织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关于网络组织的研究,现有的文献主要侧重于对网络组织治理机制的论述,文章运用系统论中的信息熵理论则可以为网络组织结构的量化研究建立具有良好操作性的理论模型,进而对网络组织结构的评价和创新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4.
当区域差别达到世界级,也就有了区域个性。也就是说,只有那些挖掘出长板,并将长板拉长到全世界都能看到的区域,才具有区域个性。目前,全球化处在中间阶段。全球化越深入,区域差异就越大。全球化意味着各个区域五彩缤纷、变化多端。区域咨询师的工作就是要让区域出现差异,让每个区域靠着差异来发展。咨询师就是要挖掘和识别区域特质,提出培育区域个性的方案。目前在中国,首先要识别出区域内在的特质,也就是区域个性,再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中关村》2011,(12):70-71
随着全球化的加快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外商在华投资研发中心成趋势。北京、天津以及刚刚发起国际知名研发机构行动的重庆,都成为承接跨国研发转移的热土。同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的基础型、创新型本地化研究所占比重有所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作为其亚太区研发总部,甚至升级为全球技术研发中心。  相似文献   
6.
国家高新区二十年发展,第一个十年是初创发展的十年,第二个十年是“二次创业”的十年。未来十年将是“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十年。如果说“二次创业”的核心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模式上实施“五个转变”,努力提升园区自主创新能力;那么“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核心就是国家高新区要在发展路径上推进”四个跨越”,努力提升园区科学发展水平。“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是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战略。创新是高新区发展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新区持续不竭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企业间的竞争提供了新的平台,能否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简要阐述了企业竞争战略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长城战略研究所王德禄所长带领行业内知名学者访问硅谷。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他们通过实地考察调研,与硅谷的华人创业者交谈。感受创新创业文化。回国后。以王德禄为代表的一行学者将此次硅谷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撰写成文,同时深入中关村企业进行对比研究,组织形成了系列文章,由我刊首发。并将陆续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闭门造车,几乎不参与国际分工.改革开放后,凭借大量廉价劳动力优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近些年,"中国崛起"之声不绝于耳,特别是经济的崛起,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崛起,很大原因要归功于产业价值链分解.最近二十年,是人类历史上产业价值链变化最快的时期,比过去上千年的变化都要快.产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分解,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业态创新,促使很多跨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设计基地甚至研发基地转移到具有相应实力但成本更加低廉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驿站——实现技术转移的组织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06,(11):F0002-F0002
技术转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技术转移中的交易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相互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信任关系。当交易发生在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时,体制与化的巨大差异也严重阻碍了双方的有效沟通。因此,创新技术转移的组织形式,已成为推进技术转移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