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5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33篇
经济概况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般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已经停滞并趋于衰落,这也是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重要原因。然而,大量历史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想当然的推测。事实上,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历史时期,并于19世纪初期到达世界顶峰,其主要支撑体系就是中国的农业。虽然较之宋元,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数百年中没有什么变化,但在多熟种植、肥料使用、农田水利等精耕细作体系、域外高产作物引种推广及生态农业等诸多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和重要创新。可以说,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对优势一直保持到了19世纪中期,其中土地生产率方面的优势大体维持到了20世纪。究其原因,现代科技真正作用于农业生产始于19世纪中期以后,首先在农业机械领域,而现代作物育种、化学肥料等作用于土地生产率的现代农业科技基本上是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逐渐进入生产力。中国传统农户经营制度并未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障碍。中国近代落后挨打应从世界经济和社会转型大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中国仍然固守传统,不思变化,终于导致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中落到了后面。  相似文献   
2.
棉业组织是推进民国时期长三角地区棉业变迁的一支重要力量。按照组织功能和组织目标,可将其分为棉业行政管理机构、棉业教学科研单位和棉业行业团体。这些棉业组织初步具备了科层制的组织特征,它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通过政府、行会和高校的合作与分工,在长三角棉业界领袖的领导和骨干成员的参与下,达到改进棉产和棉纺织业,促进棉业发展的目标。在改良棉产、推广技术、培育人才和维护权利方面,民国棉业组织开展了诸多工作,做出了较大成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二十世纪一百年为研究时段,从大豆生产着手,系统梳理了二十世纪中国大豆生产变迁的历史过程。指出二十世纪一百年中国大豆生产水平增长迅速,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超过历史上的几千年,其最主要的动因是技术进步,而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是科技的体制化,正是科技体制化使得大豆生产技术创新由传统农业的经验方式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的科学实验方式,创新的质量较之以前迅速提高、数量快速增加、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业遗产研究:进展与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中国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正在不断升温,社会各界关注日增,同时也对农业遗产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中国的农业遗产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回顾了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兴起的历史背景与各阶段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在研究重心、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方面的诸多变化,肯定其卓越成果,并指出今后的农业遗产研究不仅应进一步丰富其研究内容、拓展其研究手段,而且要努力从单纯的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化,在关注社会民生与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投入更多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传统看中美生态农业的实践王思明(南京农业大学农史所江苏南京210095)1中美生态农业发展回顾鉴于工业农业或“石油农业”所引发的能源危机及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西方一些学者很早就试图寻找一些新的农法来克服以往那种经营方式所带来的弊病。早在上世纪末本...  相似文献   
6.
中华农业文明是一个多元交汇的体系,外来作物的引种推广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域外作物大多通过丝绸之路传入,隋唐以前陆上丝绸之路是主要传播途径,宋元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日渐显著。这些外来作物不仅包括重要粮食作物,也包括蔬菜果树、油料作物和大量经济作物,总数超过120种。经过长期的适应和改良,这些作物已经完全融入中国传统农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苏传统制茶技术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具代表性的有唐代宜兴阳羡茶制作技术、元代宜兴金字末茶制作技术、明代宜兴岕茶制作技术、清代苏州洞庭山碧螺春茶制作技术、近代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术、当代南京雨花茶制作技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看,江苏传统制茶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和应用两个方面。传承价值包括地域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传承,应用价值表现为促进当代茶叶生产和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在传统社会它是一个支柱产业。因农业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双重特点,农业发展必然要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诱发技术发明与制度创新理论为基点,通过对中外农业发展历史的分析,探讨了资源、技术、制度与文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指出:孤立、静止地研究农业进化是片面的,长期、动态的农业发展取决于一个经济中的内源性动力,这些 动力由上述多种因素的矛盾运动构成并决定一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思明 《中国农史》1996,15(1):67-79
本文是一篇比较中美农业发展的论文。文章以发展经济学中诱发技术发明与体制变革理论为指导。重点分析比较了人口与资源、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等方面因素对中美农业发展的影响。指出;因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中美在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从历史上看,美国因人少地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农业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劳力,因而技术发展倾向于节约劳力;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洞地少人多,人地矛盾引导技术发展倾向于节约土地。外部因素的影响虽然存在,但决定技术发展长期趋势的是内源性(endogenous)动力。此外,现代农业之所以不同于传统农业主要在于它们各自所依托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经济转型及科技教育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在对上述问题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生产民俗、生活民俗与民间观念。从整体特色上看,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具有丰厚的地域历史内涵与地域文化特色,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反映了江苏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文化关联性,是江苏文化具有多重文化交汇、多元共生的重要见证。从保护对策上,应该在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重视江苏民俗类农业遗产的全面传承与发展;重视文化重构,强化其文化内生力;文化产业介入与公共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做好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