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财政金融   7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9篇
经济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贸易经济   14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贫困的现状、估计与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卓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政府所估计的那样乐观,农村贫困发生率可能远远超过政府的估计。本文在对贫困界定的基础上,区分不同的贫困类型,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农村贫困状况进行估计。并阐述农村收入水平、不平等状况、贫困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区域城市"经营-管治"契合分析及其一体化制度安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区域经济已经进入单体城市点状拉动向区域城市组合联动切换的阶段.应不失时机地由单体城市各自为战的扩张式经营转向区域城市做强做优的协同式经营。区域城市经营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层面,注重的是城市资源的存量盘活、增量拓展;区域城市管治则是其制度层面,注重的是城市建设秩序的理顺和合作机制的完善。这是本世纪驱动中国区域经济不可或缺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本文认为,时下中国。尝试建立网络化的区域城市“经营-管治”契合体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并提出从合作框架、协调机制设计和公众参与管治三个方面着手区域城市的一体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4.
5.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一体化步伐正不断加快,而不容忽视的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在生态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太湖,长江,东海以及错综复杂的水系把长江三角洲各方联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方的生态活动都会通过水而影响到其他地方。从博弈论的角度对长江三角洲污染现状和格局进行分析,得出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中,相关各方必须实现区域合作与一体化措施,而不能采取有悖生态规律的“画地为牢式”的保护方法,并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管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我国国情和研究目的出发,依据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差异的客观条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浙江35个城市的生活质量差异状况进行了度量,最后对度量的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风  朱勋 《财经论丛》2007,(6):8-14
所谓的长三角地区产业重复投资以致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不断为学界和有关部门关注,而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该地区因重复投资引起结构趋同与过度竞争问题并不突出,正是区域内产业的有效竞争使得该地区表现出领先于全国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竞争以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长三角地区有必要防止过度竞争,加强区域产业的一体化融合,并尽可能通过投资政策的协调来提高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国企改革的理论困境与进一步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风 《财经研究》2001,27(6):8-15
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工作历时三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是,困扰国有企业的深层次矛盾并未解决,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有待理论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在提出国企改革中的一系列有待澄清的理论问题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下一进改革的理论模式,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困境与现实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一词来源于拉T语“Sustenere”,其意为“维持下去”;英语“Sustainable”含有能支撑得住的,能忍受的意义。现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已危机四伏,我们只要能撑得住,能维持下去,就必须着眼未来,不能影响未来的发展。我们现在要进行环境“投资”,以期我们的子孙在未来能得到更多的“消费”。可持续发展正是在“人”和“天”之间寻求一种均衡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力求“发展”和“持续”得兼,并争取二者合取最大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