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秦小莲 《山区经济》2002,(4):29-29,28
居民消费大体上分为日常的基本型消费、即时的冲动型消费、假日的集中型消费这样三种类型。近两年来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我国假日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拉动民众消费、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无疑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两方面的。我们不能因此对假日经济下集中消费的形式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视而不见”,人为地将科学消费这一本应是节假日消费的主题而“置之不顾”。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吕梁地区市场物价涨幅达到峰值以来,物价涨幅一直呈现回落之势。1996、1997、1998年连续三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分别为105.0、101.2、98.1,物价指数持续走低,不仅没有出现以往经济周期运行中的反弹,反而呈现出负增长趋势。这是几年来执行适度从紧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管理,狠抓“菜蓝子”“米袋子”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然而,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表明:通货膨胀过高不利于经济发展,但也不是越低越好,从某种角度讲,物价的变化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或“警示灯”,从经济结构调整和比价关系调整等角度看,一定程度的通胀对刺激经济增长是有益有,而物价回落到适度水平以后,若继续呈下降趋势,则往往是需求不足的一种表现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当前物价走低的原因和今后的趋势、对策作出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3.
1995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居高不下,以吕梁地区为例,当年物价总水平出现高峰值,上涨27.7%。1996年,我国国民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继后物价逐年下降,到1997年12月份首次出现负增长,下降0.1%。1998年,零售和销售两大指数分别为98.7和99.1,出现了卖方向买方市场的转变,经济界人士称我国出现了通货紧缩。今年以来市场物价仍然出现较长时间、大范围的持续下跌。目前仍看不到止跌的迹象,不少商品价格降幅仍在扩大。价格的过渡下降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削弱国民经济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各项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老百姓对这些改革措施越来越关心。最近,我们对离石市80户城市居民家庭就生活意向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市居民家庭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依次为失业与就业、住房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医疗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保险、教育体制改革、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