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7篇
贸易经济   2篇
农业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前一个时期出现的农副产品供应偏紧和价格较大幅度的上涨,已经引起了一场农业问题的大讨论。在这场大讨论中,由于人们所依据的理论假设和分析方法不同,对当前农业问题的认识和稳定农业增长的对策也就不同。我们认为,我国出现的农副产品供给偏紧和价格上扬现象,是农业周期波动的反映,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面临的转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当前存在的矛盾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性思路。作者认为,1986年初工业增长速度减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业结构矛盾激化。这标志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发展在经历了初步工业化阶段、主层次均衡化阶段之后,正面临着转折,必须进入结构改造新阶段。下决心实施产业结构的现代化和进一步均衡化改造,才是推动工业持续增长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一、经济波动理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经济波动理论的建设是服务于现实经济分析的,但理论建设的任务又区别于现实经济分析。1.现实经济问题研究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济增长方面多次始料不及的变化曾一再提出进行经济波动问题研究的要求。1961年刘国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波浪式增长的分析可能是这方面研究的一次率先尝试。但是直到1984年,这一研究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982年国民经济实际增长超出计划速度一倍多,引起了“计划低,实绩高”原因的讨论,然而当时的分析停留在经济活力增强、计划编制中求稳等表象层次,没有考虑经济波动中的扩张可能性。也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化的缺陷及经济增长的代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简单回顾--精英之路 我国在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之所以出现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那一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发展,譬如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国有企业蓬蓬勃勃,而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发展便进入了少数人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内部的生产力受到了外来力量的冲击,90年代中期之后,乡镇企业大批倒闭,在外部商品的竞争下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导致我国第一阶段的工业化运动宣布告终.随之而来的是外资的大批涌入,进一步抑制内部的传统工业,城市的国有企业纷纷垮台,在这种毫无保护的发展下,只是沿海一部分地区发展发达起来了,内陆一大片遭到抑制,因此,90年代后期经济速度上不去便是自然的.回顾20多年走过的道路,我们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是:中国在自己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并未忘记排斥农民.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上半期的引进外资高潮曾带给中国好几年的经济繁荣,从此,中国各级政府和企业界中一些人就认准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金光大道”──只有引来大量外资才能振兴经济。特别是经历了过去持续五年之久的经济波动,需求仍然不足,面对起色仍然不大的经济局势,就形成一个“共识”,只有再创引进外资的新高潮,才能摆脱经济发展上的困境. 真有那么多资本 在瞄准中国市场吗? 可是,中国引进外资的高潮真的会一浪高过一浪吗?九十年代上半期所吸引的主要是港台中小资本,能够移到大陆去的港台中小资本在这一阶段多已蜂拥而去,后续追加资本…  相似文献   
7.
中国为何出现"去工业化"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其经济现代化不可能绕过工业化阶段。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出现实际上也无法代替工业化的功能。由于本国正规制造业的萎缩趋势非常明显,如果今后引进外资的速度放慢,中国将出现工业化程度下降的“去工业化”态势,这对一个失业压力极其沉重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相似文献   
8.
程晓农 《开放时代》2001,62(1):5-16
经济全球化曾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繁荣,而对今后却构成一个严峻的挑战.作者认为,随着改革的推进,政府与城市民众的关系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社会冲突.只有通过制度改革才能找到解决中国变革难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正> 一、价格总水平与通货膨胀1.通货膨胀的分析角度人们通常把价格总水平上升与通贷膨胀视为同义语。数年来我国价格总水平持续上升,通货膨胀和经济常规性偏热好象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人们对其成因往往是从制度角度分析的。1984—1985年中国的需求膨胀时期恰好与短缺经济理论引入时间相重合,运用短缺理论解释这次需求膨胀,很自然地就得出了传统体制短缺必然表现为需求过大、经济过热这样  相似文献   
10.
政治行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两个阶段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期之所以出现了10%以上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那一时代中国的发展是大多数人的发展,譬如乡镇企业遍地开花,而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发展便进入了少数人的发展时期.关键是这一时期中国内部的生产力受到了外来力量的冲击,90年代中期之后,乡镇企业大批倒闭,在外部的商品的竞争下纷纷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导致中国第一阶段工业化运动宣布告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