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制造业作为一个碳排放量较高的行业,其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中之重,如何促进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话题。基于中国30个(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省份2006—2021年的统计资料,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情况下,实证分析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非线性关系,具有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强度小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向推动作用,而当环境规制强度大于门槛值时,数字技术创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推动作用大幅度降低;当地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门槛效应才开始显著,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过低时,环境规制强度对数字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伴随中国创新投入的持续提升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是否协调不但影响创新体系运行,也会影响数字中国建设进程。基于此,在构建数字技术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Moran指数探究2015—2020年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1)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呈良好上升态势,但两者综合指数较低,且数字技术创新滞后于数字经济发展;(2)从耦合协调特征看,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总体耦合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但仍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发展至勉强协调阶段,中部地区为濒临失调,东北和西部地区则表现为轻度失调;(3)中国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且呈现出明显的地理空间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形成高耦合协调度集聚区,东北及西部地区则属于低值集聚区。研究结论可为指导相似地区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协调发展以及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