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计划管理   1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中国公务员规模大小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文章以省级地方政府为研究对象,以"帕累托最优"为指导,以"企业家政府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应用DEA方法,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视角,对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地方政府公务员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同时,应用Tobit回归模型,对效率进行修正,并利用修正效率来刻画实际公务员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距,进而得到理论上的中国公务员最优规模。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增长视角下,公务员实际规模高于理论上的最优规模;在社会发展视角下,实际规模低于理论上的最优规模。  相似文献   
2.
文章应用动态经济学原理,建立了我国政府人员规模(GM)和人口规模(POP)非线性动态系统(GM-POPNLDS)模型,揭示了我国GM和POP的非线性关系及最优政府人员规模。结果表明:我国POP对GM的影响呈现U型的非线性关系,人口规模在120 398万人时对政府人员规模的影响出现动态的结构性变化。目前,我国POP对GM的影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说明控制人口规模可以抑制政府人员规模的扩大。GM具有增长极限,与中国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政府人员最优绝对规模为2 199.702 27万人,最优相对规模为1.3972%。目前,中国政府人员规模较GM-POPNLDS的最优规模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我国应大大放慢政府人员规模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3.
碳中和目标已成为气候治理和城市绿色转型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准确识别影响城市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并进行系统重建,对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和推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转型主体视角搭建碳中和目标下城市绿色转型影响要素体系,运用相关性判别法识别出17个关键要素,然后运用DEMATEL-ISM方法分析关键要素间的作用关系及层级关系,并采用MICMAC方法分析要素间的驱动—依赖关系,最终得到四层三阶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绿色生活能力是根源致因,产业结构分布、资源消耗节控、绿色需求潜力等是基本保障,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力度、环境治理效果等是关键推动力,绿色资源配置及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基础;在碳中和目标下具体进行城市全面绿色转型时需对不同层级要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