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3篇
农业经济   2篇
经济概况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基于野生动物生境保护的创新视角,以云南省高黎贡山羚牛活动区域为例,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首先运用最小耗费路径法(MCR)对羚牛生境景观安全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结合的综合赋权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然后通过构建互斥性矩阵对以上两类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形成了六类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整理方向及提升路径;最后基于整理过程中客观成本的变化曲线,划分了研究区居民点的整理时序,即近期优先整理320个居民点,中长期共选择性整理474个居民点,并明确了各个时期的整理规模及整理重点。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及方法]以脆弱性理论和VSD模型,基于制度因素度量了2013年中国31个省域的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分析和障碍度分析。[结果](1)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在我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较高,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低,大部分省区经济增长系统相对稳定与安全。在制度应对性高的省区,经济脆弱性较低;在制度应对性低,增长要素敏感性强的省区,经济脆弱性高。(2)空间特征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增长系统脆弱性呈现西—中—东脆弱性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空间热点地区显示,脆弱性高值集聚的热点地区为不发达的西部省区。(4)障碍度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出口增长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主要的增长障碍。[结论]增加经济制度的应对性,可以消减经济增长系统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突飞猛进,城市作用日益突出。因此,在全球化下,城市要实现更快发展,必须提高国际竞争力。针对城市国际竞争力驱动因子的变化,提出了要素贡献率和要素贡献弹性的分析方法。并建立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从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四个时点上,对长三角25个城市的国际竞争力的水平做出评价,运用要素贡献率和贡献弹性方法分析了沪宁杭甬沿线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变化情况,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构建评估结果与制定战略措施之间的桥梁,为沪宁杭甬乃至我国城市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的定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国际基础设施韧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阐释了基础设施韧性的概念内涵,梳理总结了城市基础设施韧性研究的框架与定量评估方法,并对主要评估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可以看出,现有研究集中于特定环境下单一基础设施韧性的评估,针对性较强。此外,国内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寻求适合的基础设施韧性评估的方法对国内韧性城市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的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脆弱性影响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在脆弱性理论框架下对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拓展了脆弱性研究的新视角。根据脆弱性理论中VSD评价模型,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中选取经济敏感性指标22个,经济适应性指标25个,运用熵值法、多级可拓评价方法、空间差异分析方法,对新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进行综合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经济脆弱性差异较大,西部地区省域经济脆弱性较高,经济脆弱性波动幅度大;省域经济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省域经济脆弱性类型显著增加。(2)经济脆弱性的区域之间差异逐渐增大,区域内部差异是经济脆弱性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突出且有加强的空间格局特征,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呈现区域不平衡性处于减弱的空间格局特征。(3)经济脆弱性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呈现波动性的变化特征,2011年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分离趋异加强的态势。  相似文献   
8.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开展国土空间演变的内在规律与动力机制研究,对推动形成完善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与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对国土空间演变的研究多依赖于传统数理模型,极少将机器学习算法引入具有普适化的区域性研究。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在运用国土空间演变理论与方法刻画1995~2020年长江三角洲国土空间时空序列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多维时空和多元系列下国土空间格局形成的动力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长江三角洲国土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城镇空间扩张与农业空间收缩交替、生态空间波动式扩张的现象。(2)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格局变化速度最快,且逐步由大规模扩张转向精明发展;农业空间格局变化速度相对平缓,但整体收缩态势明显;生态空间格局变化速度较低,空间发展稳定。(3)常住人口是城镇空间格局演变最重要的驱动力,公共财政支出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次之,且三者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增强作用;农业机械总动力是农业空间格局演变最重要的驱动力,年平均气温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次之;森林面积是生态空间格局演变的主导性驱动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系统梳理日本国土空间的用途类型以及管制措施,为中国国土空间的用途管制提供经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日本国土空间规划与法律体系具有权威性,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了立法支撑与制度保障;(2)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各部门、各层级职权清晰,能够统一协调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工作;(3)日本尊重国土空间使用类型的多样性,实施刚柔结合的用途管制制度;(4)日本重视国土空间规划监督管理,保证了规划的实施效力;(5)日本重视国土空间的系统性,保障用途管制的整体性。研究结论:日本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经验对中国有所启示,主要包括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立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机制、确立常态化的多维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监管体系、构建刚柔结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格局、提升国土空间管制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等。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人口跨省流动具有规模大、流向集中、备研究单元人口省际净流出规模和比重差异明显的特点。文章利用安徽省2001—2012年以县(地级市区)为单元的面板数据,以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为图变量,以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为自变量,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定量模型。研究表明:两者呈指数递减关系,随着流出地和流入地人均GDP比值升高,各研究单元净流出率呈指数趋势下降;利用历史分析方法发现2001年、2004年、2009年、2012年回归系数绝对值在下降.表明随着时间推移,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在降低;通过横断面分析发现经济欠发达的皖北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因子的敏感性大于经济发达的皖南地区。研究还表明人口流动是区域发展差距导致,从财政、土地、基础设施、税收、管理服务方面创造承接转移产业和发展内生产业的积极条件,是提高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留住发展要素,吸引人口回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