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 80年代中期,开始了政府有组织、有明确目标与计划的反贫困行为。由于扶贫是否到户问题关系到整个扶贫大业的成败,所以十余年的扶贫过程中,从中央到各级政府一直强调“扶真贫、真扶贫”,社会各界这类呼声也不绝于耳。那么在实际扶贫工作中是否能完全将此落到实处呢?   一、扶贫资金的“渗漏”现象   我国政府扶贫投入的主要内容有:扶贫贴息贷款,由财政部地方预算司管理的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实物)。 1986年,为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中国农业银行设立了专项扶贫贴息贷款,每年 10亿元。由此开始了中国金融部门有组织、大规模的信贷扶贫工作。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又设立了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贷款和贫困县县办工业贷款,其他银行也相应开办专项扶持贫困地区的贷款,贷款规模逐年加大,到 1994年 6月 30日,农业银行扶贫贷款达 105亿元,人民银行扶贫贷款也有 100多亿元。   当贴息贷款在 1986年开始时,中国政府认为贫困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障碍是资金不足和不能获得正规的信贷资源。所以在第一阶段的借贷中,重点是支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根据 1987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