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兰州市榆中县作为兰州市城市副中心,过去近40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本研究基于榆中县5期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状态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1980-2018年榆中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川塬河谷区,且主要集中在2010-2018年。(2)大面积耕地、草地、未利用地被建设用地置换,耕地、草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分别从1980年的988.99 km2、1 971.94 km2、40.05 km2和62.27km2变更为2018年的962.11 km2、1 963.29 km2、36.58 km2和102.18 km2。(3)景观多样性和优势度未发生显著变化,草地和耕地始终是优势景观类型且两者面积占比接近景观总面积的90%,但是景观破碎性增加、斑块形状趋于复杂。(4)工业园建设、科教城建设、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县域人口增加是榆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目前,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单一,评价结果不能全面反映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高低。文章通过选取甘肃省光伏项目,从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以多因素综合分析法为基础,选取甘肃省2013~2015年已建设的106个光伏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利用具体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等数据资料,通过从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结构、用地效益4个评价方面选取11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各指标权重,依据3δ法则及文献规范资料确定各指标标准值,最后对典型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测算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结果]通过实证分析,甘肃省106个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整体较高,按照节约集约度等级划分,处于低度利用的项目为4个、适度利用66个、中度利用34个、高度利用2个;在具体4个评价方面,光伏建设项目整体在用地规模、用地强度、用地效益评价层分值相对较高,但各具体评价单元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个别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项目用地结构评价层得分整体相对较低,通过建设项目内部功能区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光伏建设项目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从单位用地规模、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四个维度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建设项目节约集约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从土地督察实践出发,对现行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改革建议。研究方法:实践调查法和制度分析法。研究结果:现有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存在供应环节多、程序复杂、周期长、地方政府多报用地量、审批时间跨度大、规划调整和供地主体不明确、征地拆迁耗时长和考核期限短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研究结论:以明确国家与地方的权利和职责、明确各级分工和发挥督察作用为整体设想,提出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制度的改革建议:适当增加报批次数,合理界定考核征地率、供地率期限以及加大批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切实提高供地率。  相似文献   
4.
应用回归分析法和SLEUTH模型,对2010~2016年兰州市城市发展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了未来15年城市空间发展新布局。结果表明:SLEUTH模型在预测城市扩展形态一致性程度较好,但对政策干预下导致的"蛙跳式"城市扩展格局无法准确模拟;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分布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人均道路面积、第二产业产值变化、人口密度变化、第三产业产值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