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经济学   1篇
经济概况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中国画的构图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的研究,以及我国古代画家对构图学的基本认识,提出中国画的构图,不是被动的或完全受自然景物所局限,而是采用君、臣、佐、使的构图关系来追求艺术上的表现效果,在构图学的基础上灵活多变的作画是我们的创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闫宗仁 《发展》2010,(6):86-87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绘画史,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古代画中,早就提出过一些朴素的透视应用理论,如:南北朝时代的宋三微在其所著《叙画》中提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的绘画透视理论。那么如何让透视学更好地为现代中国绘画服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3.
闫宗仁 《发展》2011,(7):147+149-147,149
一、儿童国画教育的实质 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国画大师,而是着眼于素质和品位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敏感。对于儿童来说,只要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初步了解水墨的浓淡变化和水分的控制,具有简单的造型能力,就完全可以像国画大师一样,在宣纸上自由挥洒,表现出色彩的绚丽多彩、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在水、墨、色的交融中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