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8篇
经济概况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笔·带笔     
“请把你的笔借我用一下。”这句话经常可以听到。在办公室有人借笔记电话号码,在财务科有人借笔签字领款,在会场里在人借笔记录非记不可的事项……借笔者,有楚楚动人的小姐,亦有风度翩翩的先生。就连素有“一支笔”之称的,即由其一人签字方能生效的厂长、经理等  相似文献   
2.
越来越多的企业跨出国门,闯荡世界市场。他们最觉头痛的问题,是不知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往往一个小小的误会,便会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而这跟政经大局、贸易政策并无干系。因此,对于众多跨国经营人员来说,除了具有机敏的商业头脑外,更需要承认文化差异的存在,并能容忍自己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习惯,这是跨国经营者必须理解的。阿拉伯人不喜欢最后期限,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威胁。美国人却喜欢设置最后期限来处理事务。而希腊人则认为时间限制是一种侮辱。对于跨国经营人员,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知道什么不该做,往往与知道什么应该做同…  相似文献   
3.
位于法国克莱蒙菲市的米西林公司,以生产轮胎而闻名。1964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因外事活动途经克莱蒙菲,提出要到米西林公司参观。不料,这家公司竟谢绝了总统的要求,其原因仅仅是防止众多的总统随行人员中难免有商业间谍。 借助于接待名人使企业扬名,这是许多企业家求之不得的事。而米西林公司却白白放弃了一个自提身价的极好机会,甚至不惜得罪国家元首。该公司这种强烈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据说此事  相似文献   
4.
善识商机     
最近,常听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和销售人员说“买卖难做”和“不知开发什么产品才畅销”。对此,日本著名的华裔企业家、经济评论家邱永汉的经验之谈是:“哪里有人们为难的地方,哪里就有生产新商品的机会。”一些企业成功的事业确实就是这样开创出来的。日本的许多发明和设计是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便之处着眼的,于是产生了令人大喜过望的效果。比如,日本的城市建筑拥挤,道路狭窄,有时汽车开门都有困难。对此丰田公司就设计出了拉式的汽车门,减少了占地空间,方便了车主。同  相似文献   
5.
时下,不想自己的产品名扬天下,而大获其利的企业恐怕不多,想扬名获利,只要行之有道,也无可非议。可惜的是,眼下我们有一些企业,扬名不靠自己创名,而是寄希望于借名,一味削尖脑袋往人家“名谱”里钻,结果借名扬名,非但没能使自己迅即名扬天下,以名招客,借名生财,相反,干了几十年,自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乡镇企业在深化改革进程中,陆续组建了一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集团,这标志着乡镇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乡镇工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基础.但从企业的个体素质看,毕竟是小企业多,加工型多,虽然有“船小好调头”的灵活机制,但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不少企业缺乏竞争能力.而企业集团的组建,有利于培植骨干企业,走集约化、规模经营之路,其方向是正确的.乡镇组建企业集团,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探索和尝试.本文就乡镇企业集团的组建,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经商做生意需要资本,也需要智慧,但这里的智慧不等同于谋略。这里的智慧是指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分析,对资金运用的投向和结构的分析,对经营机遇的把握,对每笔生意成本与收益的分析,对经营战略和战术  相似文献   
8.
杭州金龙商厦率先推出各地不少商店效仿的“十点利”销售,是1994年商界反响最大的一件新鲜事.人们对它的看法不一.笔者认为“十点利”确有不尽合理之处,也确实不能不让人怀疑它能坚持多久,但它那种与欺诈、暴利针锋相对的诚实、勇气和挑战精神,是应当加以肯定的.其实,“十点利”的出现,本身就有价值,因为通过它暴露了当前商业经营存在的某些问题,反映了商业如何同市场经济接轨的某些客观要求.一、商业经营需要提高透明度.这些年来商战连续不断,但无论是广告战、礼券战、奖售战和削价战,多少总有点云遮雾障,叫人看不太懂,缺乏透明度.即使明码标价,也因为可以隐瞒进价而难以保证不“斩”客.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交易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其中前提是公开,也就是要有透明度.像“十点利”这样,公开进价、公开进价的来历、公开商店的毛利,就很有透明度,让人看得“明明白白”.市场活动不能充分地公开,就不能完全公平和公正,也就谈不上真正同市场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都市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彼此称呼?申城的一项关于“泛尊称”的调查揭示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泛尊称是指在最广泛的场合下使用的带有一定敬意的称呼语。社会学家将它视为观念的“面具”和习俗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0.
商号洋名风     
凡物皆有名,凡名须求实,此类“命名学”的ABC,本属那种“应知应会”常识。但说来容易,真到操作起来,事情却远非如此简单。比如,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的那条美食街,短短数百米之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