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计划管理   2篇
农业经济   1篇
水利工程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
采用基于穿孔管曝气方式和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分析了水源水自然接种条件下的工艺启动过程,研究了不同气水比运行条件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处理系统形成稳定的氨氮去除率和硝酸盐氮生成率是工艺启动过程完成的主要标志;工艺运行中的气水比由生物硝化过程决定,气水比影响氨氮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的进水氨氮浓度应采用相应的气水比  相似文献   
2.
傅威  章非娟 《给水排水》2002,28(10):42-45
对多种高浓度有机废水作为焦化废水生物脱氮处理补充碳源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并探讨了不同种类碳源对生物脱氮反硝化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膜生物反应器长期运行条件下膜的清洗方法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实际工程中运行2年以上的MBR的膜使用能谱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接触角测定等方法对膜表面的污染物特性进行了分析,对膜清洗过程中不同清洗剂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并进一步对膜污染过程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酸性清洗剂对膜的清洗效果较好,膜表面无机污染基本被去除,但不能完全有效去除膜表面有机酸、蛋白质、多糖和多糖类物质等有机污染物;NaOH和NaClO对污染后的膜的清洗效果不佳,原因可能是由于MBR进水为混凝沉淀池出水,长期运行条件下膜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有机污染可能起到了螯合的作用,使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络合,增加了碱和氧化剂去除有机污染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学科融合是时下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高校教育的大势所趋。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分析现行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在新需求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学科融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要求,从高校教师、学校两大方面出发,找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具体优化路径,并提出教学改革初步完成后的持续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5.
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应用于分散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分散型生活污水量小面广的特点,开发出移动式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由生化预处理池和车载式移动污水处理设备组成.中试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工艺,出水CODCr<40 mg/L,BOD5<10 mg/L,TP<0.5 mg/L,TN<10 mg/L,NH3-N<1 mg/L,其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69%,94.89%,89.40%,74.35%和97.89%.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碳源对生物反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源对生物反硝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对于高浓度含氨氮废水(一般都需要投加碱),碳源不足会使反硝化过程的产碱量降低,这将增大其硝化过程的外加碱量;并且由于反硝化进行不彻底,使出水中存在大量的NO_2~,出水COD增大;②碳源种类对反硝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单一基质和混合废水对反硝化反应的进程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d);通过优化湿地浸润线使NH3-N、TN同时达标。人工湿地利用林间空地布局,采用自主开发的模拟软件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并优化运行,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资源化利用。工程已运行一年,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863示范工程要求,出水水质可达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对复合型会计人才需求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受重视,并成为较多高校会计学科的建设方向。通过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提出促进会计专业与不同学科相互交流发展的建议,为会计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学生财务预审实践模式已在F高校计划财务处开展了13个年度。受疫情冲击,学生下学院预审被迫暂停。如何延续学生预审之路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效果更优的实习模式引发了关心F高校财务工作人士的思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