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水利工程   20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湖泊纳污能力动态特征分析及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天然因素和人工调控的综合作用,湖泊水文过程和其他自然因子显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些因子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纳污能力的动态变化,同时水体污染源也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本文分析了湖泊纳污能力的动态特征,提出选择典型水文年和将湖泊与人湖河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模拟是进行湖泊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的关键。以枯水年作为代表水文年,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进行太湖纳污能力动态变化的模拟,得到了纳污能力总量和逐月的量值。该研究对提高湖泊水库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可供河流纳污能力研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控制性因素,河湖水系是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核心组分。按照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坚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提出我国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总体思路,结合水生态空间管控的原则及要求,谋划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总体格局,同时考虑我国各水资源一级区水资源禀赋、自然生态条件及水与生态的依存关系,研究构建分区措施体系及布局。  相似文献   
3.
采取全指标评价法和双指标评价法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两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全国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61.2%和49.6%,双指标评价结果好于全指标评价结果。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的关系,对水功能区承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未超载的水功能区有2 907个(占64.7%),而另外35.3%的超载水功能区以25%左右的纳污能力接纳了60%以上的污染物入河量,表明功能区超载而水质达标的问题普遍存在,原因是纳污能力计算标准偏严格而导致。同时还大量存在功能区不超载但水质不达标的情况,这主要有污染物的质量浓度背景值高、受到上游功能区污染物超标入河量的影响,以及对农业面源污染入河量暂无法全面测量等原因。  相似文献   
4.
对全国4 493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进行了核定,结合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纳污能力和现状污染物入河量,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确定的原则,制定了水平年2020年和2030年的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成果:2020年,COD 585.20万t/a,氨氮52.57万t/a;2030年,COD 542.97万t/a,氨氮46.54万t/a。对各省级行政区限制排污总量成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各水平年限制排污总量呈逐步递减趋势,与规划水平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步增加的目标要求总体协调。根据限制排污总量方案,提出了加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建议:加快开展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切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锦秀  马巍  史晓新  禹雪中 《水利学报》2005,36(7):0812-0817
本文针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入水体的途径和季节不同,而水体纳污能力也是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特点,从既能充分利用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自净能力,又能保护环境等多重目的出发,提出了将90%保证率枯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点源排放总量控制定额,而将90%保证率丰水期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得到的纳污能力减去枯水期纳污能力的差额作为面源总量控制定额。并以滇池为例进行了滇池点源与面源总量控制定额计算,为滇池水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保护与纳污总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讨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保护规划中水功能区划分、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污染物入河控制量核算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在开展水功能区划分时,应充分考虑水体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合理划分水功能区,并确定其使用功能及水环境质量目标.水体纳污能力核算应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类型及其水环境质量现状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采用数值模型核算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时,应根据水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模型方法及相关参数.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入河量,综合考虑水功能区水质状况、当地技术经济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核定不同规划水平年的污染物入河控制量.  相似文献   
7.
江河湖库是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江湖湖库生态环境累积性问题逐渐凸显。系统分析了新阶段推进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面临的新要求,结合江河湖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关键技术创新、重大战略研究、重大规划编制、重大工程论证、标准规范制订等方面,研究提出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九大行动举措,以期为江河湖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浑沌理论中分形几何的思想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及灰域预测原理,提出了多维时序因子灰色模式识别预测方法。并以珠江流域某河流的长期水文预测报为实例。  相似文献   
9.
以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改善河湖生态系统功能为主线,研究提出已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核定与保障的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明确识别工程影响河段生态保护目标及开展用水需求分析的具体要求;针对尚未确定和已具有生态流量目标等不同情形,研究提出工程生态流量目标核定的原则和技术要求,制定工程生态流量保障对策措施,可为推进重点河湖已建工程生态流量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跟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西走廊区域生态特点以及水资源分布状况,将河西走廊分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河西走廊绿洲区、内陆河尾闾湿地区、河西走廊荒漠区4个生态分区。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以1949年、1975年、2000年及2010年为评价节点,对河西走廊不同生态分区的结构组成及生态指标进行了跟踪评价,分析了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的主要特征。分析表明:1949年以后,河西走廊生态格局演变主要是以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河流为纽带进行的。水资源在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流域上中下游之间重新进行分配,形成了人工绿洲与荒漠、天然绿洲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定了生态格局演进的方向与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