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水利工程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为掌握农村多水源供水系统运行状态,诊断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测定了宿迁市南蔡乡供水系统水量、水压和能耗,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采用在线水位计、累积式水表、电接点压力表连续测定水源水位、供水流量和出厂水压,计算各水源供水能耗,提出并实施了降低能耗的措施;分析管网用水规律和漏水量。采用U盘式数字压力表连续监测管网运行压力,分析管网水压的区域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提出保障供水水压、降低过高供水压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叶兴成  王亚东  李凯 《江苏水利》2014,(5):11-12,15
近年来,宿迁市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所辖5个县(区)均已组建了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初步形成了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强调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属性,从法律、政策、经济、机构、体制等层面分析了建立县级质量监督机构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介绍了宿迁市完善市、县2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实践,分析了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组建初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县级质量监督机构建设、提高和发挥县级质量监督机构效能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多水源供水系统恒压变频供水方式中存在的能耗浪费问题,提出了定末点水压优化调度模式,以管网末端最难供水点水压为参考,调节各水源供水量,使末端水压维持在最小服务水压左右。在具有3个供水水源的宿迁市宿城区南蔡乡供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调度实践,比较了定末点水压调度法与定起点水压恒压供水调度法的管网水压、供水量和能耗,结果表明,定末点水压法在保障供水服务压力的前提下,降低了非最高用水时段的管网运行压力,能耗降低7.37%,水耗降低2.48%。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对管道排水标准和河道排涝标准的合理衔接做进一步的探讨。破坏率分析法及相融性分析法都是现阶段管道排水标准与河道排涝标准衔接研究中较为常用的两种方法,选择江苏省宿迁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这两种方法从河道顶托和平衡降雨强度两个角度对宿迁市排水与排涝的重现期衔接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两种重现期分析方法得到的衔接结果总体相近,仅在管道重现期为2 a的低重现期下有一定偏差。建议两种重现期分析法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相互比对验证,为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中的LID模块,模拟分析了10%的雨水花园、20%的绿色屋顶、15%的渗透铺装以及一项组合措施(包括3%的雨水花园、7%的绿色屋顶和5%的渗透铺装)对研究区上、中、下游典型排水片区(依次记为A、B、C)的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及污染物负荷的削减控制效果,包括削减效率及对降水历时的敏感性。通过分配指标权重对各LID措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各排水片区的LID最佳布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A片区优选绿色屋顶方案,B片区优选组合措施方案,C片区优选雨水花园方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污水排放量也在同步增加,而污水处理能力与污水排放量不相匹配,再加上管理上的问题,河湖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环境作为经济社会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7.
1 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左岸在峰山至双沟段共有7条支流汇入,支流口仅靠小船摆渡,不仅安全隐患大,而且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改善沿线群众的交通条件,加快周边地区致富步伐,决定在其中6条支流口建桥连接交通。其中高怀新河桥、毛咀引河桥、豆怀新河桥、洪山河桥主跨均采用30m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其横断面及钢丝束布置如图1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城市排水安全,缓解城市内涝,针对河道排涝水位对管道排水的动态影响问题,选用宿迁市马陵河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基于SWMM模型,模拟2、3和5 a重现期暴雨条件下出水口管道分别为自由出流、半淹没出流和完全淹没出流3种情形的管道相对排水能力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求马陵河各分段控制水位。结果表明:管道水流主要受河道高水位作用,即管道完全淹没出流时,排水能力随水位的升高而不断减小,减小程度与末管道高差和水位动态顶托管道水流有关。此结论可为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及河道调控水位除涝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DRAINMOD-NⅡ模拟暴雨后稻田排水及氮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俞双恩  叶兴成 《人民黄河》2014,(10):136-140
为探究暴雨后稻田排水与氮素流失规律,在宿迁市运南灌区试验基地开展了常规与控制灌排模式下暴雨后排水量及其NO-3-N和NH+4-N浓度的观测试验,并利用DRAINMOD-NⅡ模型模拟排水量及其NO-3-N和NH+4-N浓度。实测结果表明:控制模式与常规模式相比,排水量减少4.2%~54.9%,NO-3-N负荷减少39.9%~62.9%,NH+4-N负荷减少30.0%~63.3%,表现为次降雨量越大,减排量越大。模拟结果表明:2种模式各次暴雨排水量模拟值的误差均在10.0%以内,4次暴雨排水总量模拟值的误差在5.0%以内;4次暴雨排出的NH+4-N与NO-3-N负荷模拟值常规模式最大误差为6.0%左右,控制模式误差均在5.0%以内,2种模式的相关系数R与效率系数NS指标均较好。采用控制灌排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排水量,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减少NO-3-N和NH+4-N流失;DRAINMOD-NⅡ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暴雨后稻田排水及氮素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1 前言 黄河故道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风沙暴烈,洪、涝、旱、碱、蝗等交替发生,成为“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苦地方。建国初期的治淮、导沂工程和历年来的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的整治,为黄河故道治理开发以及开辟水源和泄洪疏通奠定了基础。50-60年代,国家投巨资在黄河故道绿化造林,建设果园,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70年代省内黄河故道制定了“就地拦蓄、固沙防冲、建库防洪、留有出路,灌溉兴利、发展生产”的治理原则,取得了初步成效。80年代中期开始综合治理开发,提出了“统一规划,综合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