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农业经济   2篇
水利工程   20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县域经济要在调整中求发展吴华林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县域经济要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服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县情,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结构,在调整中发展。当前,大竹县域经济结构中,行...  相似文献   
2.
长江口北槽泥沙起动流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实测资料分析、室内水槽试验和现场坐底观测试验的基础上,对长江口北槽泥沙起动流速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分析了北槽河床质实测资料,明确了北槽中段河床组成特性。通过北槽天然沙的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天然沙在浅水区的起动特性。通过北槽现场坐底观测的实测结果分析了北槽实际的泥沙起动特征,其中泥沙起动状态主要通过近底泥沙浓度变化和床面冲淤变化的判定。在以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北槽的泥沙起动规律,推荐了在浅水区和深水区适宜的泥沙起动流速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3.
对细颗粒泥沙的基本特性尤其是沉降特性进行深入探索有助于解决泥沙学科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查阅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借助大型可温控自动搅拌沉降试验筒,对长江口天然细颗粒泥沙的沉降机理展开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含沙量和粒径均是影响细颗粒泥沙沉速的重要因子,并进一步推断细颗粒泥沙絮凝沉降的过程可能是一个絮凝体、絮网结构"网捕-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既是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理论课题,也是与河口工程、经济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课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的进展。泥沙通量研究多采用水文统计、机制分解、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水文统计和机制分解无法达到预报的高度,相比之下,数学模型的优点很多,但由于河口海岸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其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阻碍了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文章就今后的河口泥沙通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江口南北港泥沙冲淤定量分析及河道演变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作者收集了自1842至1997年多幅不同年代的长江口南北港地区海图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字化仪进行处理,并考虑不同基准面的换算关系,建立不同时期的长江口南北港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以此作为基础资料,计算了南北港河槽容积,分析了南、北港河槽容积与分汉口演变的互动关系,总结了南北港河槽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洪涝灾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无论从它发生的普遍性和破坏性,还是从它发生的经常性,都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呈“频发、灾害”的趋势。本文对我国洪灾发展的这一特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洪水的成灾机制进行了介绍,并将诱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分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针对引发洪涝灾害的人为因素提出了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7.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吴华林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1994年。大灾之年农业获得全面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45.08万吨,较上年增加5000吨以上;农村经济总收入11.47亿元,增加2.04亿元;多种经营收入7.6亿元,增加2.4亿...  相似文献   
8.
大型潮汐河工模型适时加沙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潮汐水流断面输沙率在潮周期过程中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在潮汐河工模型中进行精确加沙是一个难题。为提高加沙控制精度和自动化水平,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航道回淤预测河工模型上,设计开发了自动加沙控制系统。该系统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辅以机电技术和管道结构设计,实现了对整个试验过程的适时加沙控制,能够适应潮汐水流要求加沙适时变化的特点。实际应用后,效果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入海泥沙通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华林  沈焕庭  严以新  王永红 《泥沙研究》2006,11(6):75-80,F0003
将历史海图的基准面进行统一换算,采用GIS技术,实现了长江口及杭州湾DEM,作为长江口及杭州湾冲淤分析及通量计算的基础。通过百年时间尺度的大范围冲淤分析,结合泥沙动力学、沉积学方法,建立了长江口泥沙收支平衡模式,以此为基础,计算了长江河口若干重要界面的泥沙通量。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宜昌和大通两个测站近五十年的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分析,以探究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水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增,但各测站的年均增幅不明显;长江中下游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地区的金沙江和嘉陵江。其次是汉江、洞庭湖和鄱阳湖等水系;长江流域来沙主要以悬移质形式下泄,悬沙通量由中游向下游沿程递减,同时各测站悬移质输沙量也逐年呈阶梯性递减趋势;长江中下游水沙通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洪季通量值明显高于枯季;悬沙颗粒主要由极细砂和粉砂组成,自中游向下游,泥沙颗粒逐渐细化;由于江阴河段附近边界条件的限制,该区域的悬沙粒径明显小于其上下游河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