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3篇
水利工程   88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工程从设想开始,就引起世人的关注。因为三峡工程的规模太大了,技术问题太复杂了,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了。经历了70年的梦想,50年的勘查,30年的论证,三峡工程的宏伟蓝图终于一步步走向现实。经过近10年的建设,三峡工程到了接受检验的时刻。按照国家有关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的有关规定:“当工程建设到关键阶段时(如基础处理完毕、截流、水库蓄水、机组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副省长王怀臣指出,四川省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总体上水电开发利用条件较好;四川要建全国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优先开发调节性能好的大中型水库电站;水电开发是否成功,关键在移民,水库移民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做好“六个促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探索共享水电建设成果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双超 《四川水力发电》2007,26(6):94-97,104
原设计36个小时的截流,实际不到12个小时就实现了目标。首先是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其次是技术方案落实,第三是截流期间的水文预报工作是确保截流成功的关键。溪洛渡工程是一个探索性的工程。溪洛渡工程建设好了,会对金沙江水电开发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溪洛渡工程的方方面面,为溪洛渡工程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我与谭靖夷院士的第一次见面,记得是在1979年。当时,我和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设计人员一道,前往贵州乌江渡水电站进行学习和技术交流,作为乌江渡工程的设计总工程师,谭靖夷热情接待了我们,向我们介绍了乌江渡工程中首创的高压灌浆技术以及大型人工砂石料生产工艺。后来,我又多次邀请谭靖夷对成勘院承担的设计项目进行咨询指导,陪同他去  相似文献   
5.
浙江、中国三峡集团、金沙江下游库区三州市五方牵手,共同开启东西部互利共赢的合作之旅。金沙江下游库区各地市州丰富的资源、优惠的政策必将助力浙江经济的长足发展,这种中西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合作、战略性的合作,将为两地人民的福祉写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向家坝工地和溪洛渡工地震感明显。地震发生后溪洛渡、向家坝工程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通过金沙江地震监测系统溪洛渡地震台网分中心及时与地方地震部门保持联系,要求各参建单位明确通信联络人员,安排监测承包人对易发生边坡失稳、危岩崩落、泥石流等灾害的部位进行了巡视检查和监测,监测情况显示震后未出现异常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进行全国水力资源复查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础工作 [中国三峡建设]1950年、1955年、1980年我国分别进行过3次水力资源量的普查工作。2000年到2004年又进行了全国水力资源的复查,不久前复查成果正式对外公布。作为这次普查工作的参与者和负责人之一,请您谈谈这次水力资源复查的背景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双超  王波  刘鑫 《四川水力发电》2010,29(3):127-128,163
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规划4级开发的最上游梯级电站,是我国继三峡工程、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之后的又一座特大型水电站,也是我国"西电东送"基地的重要电源点。左、右岸地下厂房各安装6台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2.5万千瓦。会议认为,《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满足本阶段设计深度和内容的要求,审查会议基本同意该报告。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如何起源?人类社会走向何处?现代科学已经拥有丰富的佐证,不同学术体系给我们推荐了多种假设和推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人类从起源到进化,发展为地球的主宰,人类无疑是一个成功的物种。否则,非洲现存古猿的进化时间是人类进化时间的二倍,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进化到人类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三峡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无论其建设规模还是技术难度均居世界前列。有专家称,三峡工程是考验中国工程师智慧的工程。三峡工程不仅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世界水利水电技术和科技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 为了兴建这项中国自建长城以来最伟大的工程,中国人思考了近一个世纪,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勘察设计和科学研究,无数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三峡工程从论证设计到开工建设,每项重大决策的背后都离不开大量科学实验的支撑,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峡工程10年建设中,建设者以科学的精神为指导,运用国内外科技成果,成功攻克了一项又一项世界水利水电建设史上没有的难题。科技工作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先导和基础。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建设已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0多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各种发明专利达700余项。三峡工程建设极大丰富了世界坝工史的内容。三峡工程使“中国的水坝建设不论在质量上还是技术上都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潘家铮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