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丹江口水库排沙清淤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水库,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其长久良好地运行,不但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有更重要的社会意义。排沙清淤是保证丹江口水库能长期运用良好的重要措施。根据丹江口水库的自身特性,在变动回水区及其附近进行“防治型”排沙清淤是治理库区淤积泥沙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坝前“治疗型”排沙清淤相比有许多优越之处。  相似文献   
2.
丹江口水库汉江库尾处于推移质强输移河段,推移质受水库回水的影响,平均运动速度沿程减小、分维特性沿程减弱;受坝前回水、上游来水来沙和库区边界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了4个不同的淤积分布段.充水冲刷与消落冲刷是推移质经过歇息后的再次运动和淤积分布的再分配过程,冲刷的结果使上游的推移质向下游输移和河槽发生粗化;库尾推移质淤积所引起的库容损失和沿程水位抬升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利枢纽共设置12个泄洪深孔,20个泄洪堰.丹江大坝为高坝,开闸泄洪水流对近坝段冲蚀破坏力非常大,冲刷坑的发展情况直接关系着坝体的安全,因此,对泄洪坝段冲刷后河床进行分析十分必要.依据丹江口水利枢纽坝区下游冲刷坑多年地形及相关水文观测资料,对冲刷坑的演变规律及发展速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冲淤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冲刷坑在横向与纵向发展虽已趋缓慢,但在原有的冲刷带的基础上又产生一条新的冲刷带,这条冲刷带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威胁着大坝下游纵向围堰的安全,应继续对其进行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能一直发挥着巨大的防洪和灌溉效益,主要是靠人们对它进行不断的精心养护和完善.都江堰水利枢纽工程的养护不能只注重水利枢纽工程本身,还应考虑工程的直接关系体(如果把工程本身称为主体,那么水便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客体,环境是主体、客体所处的外部条件),即把工程和工程的直接关系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养护完善.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湿地扩展与水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若满足调水水量和水质要求,则应具备良好的水环境。良好水环境的建立和保护,需要一定的湿地区做基础。水源区目前的湿地面积远不能满足调水的生态要求,湿地面积需要进一步的扩展。水源区湿地扩展的范围应涉及到水源区整个区域和周边地区,而扩展的重点应放在水源区蒸发量较大的北部和与水源区比邻的东南部。扩展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兴修水利、发展节约灌溉型稻田等手段,形成沟道湿地与平地湿地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指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后,作为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库,其库容、水面面积、正常蓄水位将发生较大的改变,水库调度也由年调节改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变动回水区的河道演变趋势及库区水质、水源区气候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封光寅  杨波  张大平 《人民黄河》2006,28(11):44-45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工程的关键性和控制性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要实现持续、高质量调水,就必须对丹江口水库进行大坝加高扩容。大坝加高扩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可观,远大于它本身所产生的负效应,且许多负效应可由大坝加高后在水源地产生的效益所抵偿。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预报的方案。首先对水源区的污染物总量进行准确测算,其次对进入库区的水量进行预报,最后根据预报水量和预测的污染物总量,采用水库水质数学模型计算预报日期的污染物含量,从而预报坝前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9.
对泥沙群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沉速的原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原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平均粒径、平均沉速的计算原理和数学的角度以及泥沙粒度分布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了新的泥沙群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沉速的计算公式;某些修改建议已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泥沙颗粒分析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水利枢纽修建运行后,形成清水下泄,作为冲积型河流的下游河道将失去原有平衡.河流为了适应新的水文情势必重新建立平衡.自丹江口水库运行以来,下游河道的水沙变化,使泥沙运动和河道形态进行了新的调整.由清水下泄而引发的冲刷、下切、崩岸等河流造床活动,导致形成了新的抗冲层和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河床坡降、过水断面等水力因素,使河槽的挟沙能力减低,以适应急剧减少的上游来沙量,使河道建立起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