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省潜明水库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泄洪闸规模为5孔闸、每孔净宽8.0 m。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泄洪闸平面布置、泄流能力、消能方式等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从有利于消能、减轻泄洪对两岸以及电站尾水渠出口影响的角度,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论证,为工程设计和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浙江楠溪江拦河闸鱼道进口布置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斌  王斌  徐岗  屠兴刚 《人民长江》2011,42(1):69-71
常规的鱼道设计及研究大多侧重于其内部结构和水流条件方面,缺少对鱼类生活习性及洄游规律等方面的认识,从而忽略了鱼道进口布置的重要性。而实际上鱼类能否较快发现和进入鱼道进口是鱼道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楠溪江供水工程鱼道设计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当地鱼类生活习性、建筑物布置特点以及各工况水流条件进行了观测分析,提出将鱼道进口与电站尾水渠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论证,该布置方式对研究鱼道进口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家站水闸位于横阳支江河口,水闸两岸现状仅为土堤,防冲性能差,闸下消能防冲问题非常突出。以水工模型试验为手段,研究水闸的泄流能力,进行消力池原设计方案和优化方案的消能比较试验,并对闸门调度运行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水闸的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推荐采用的二级消力池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消力池水流流态、减小下游海漫段的流速,有利于消能防冲。  相似文献   
4.
曹娥江大闸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娥江大闸属典型的低水头挡潮闸,共28孔,每孔净宽20m.通过1:100物理模型试验,对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导流堤方案以及闸门控制运行方式等水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验证和优化了设计.  相似文献   
5.
通过1:50正态水工模型对新疆勒泰柯赛依水电站岸边溢洪道的泄流能力、进口流态、闸墩墩尾水翅等进行了研究,经过试验对原设计方案溢洪道中心线、引水渠底高程、左侧导墙长度及闸墩尾墩形式进行了修改,在满足泄流能力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引水渠开挖量,明显改善了墩后的水翅现象,验证并优化了设计,为工程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水库泄水建筑物水力冲刷破坏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水库泄水建筑物水力破坏的调查及资料分析,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研究,较全面地总结了浙江省大中型水库泄水建筑物的水力冲刷破坏情况、破坏成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低水头径流式电站中,电站上下游水位是影响电站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合理优化枢纽平面布置,发掘有限的水利资源成为径流式电站设计的重中之重。以四川省某水电站为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优化了电站尾水渠及上游进水口布置,有效地增加了电站的发电效益。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仙女堡水利枢纽工程水工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整体水工模型试验,对泄流能力、水流流态、流速分布、闸下消能、拦沙坎排沙方案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尤其对闸前束水墙布置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比选,并提出了适合枢纽布置的排沙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江西婺源晓起电站,分析了倾斜式水力自控翻板闸门的运动特性,通过测试脉动压力研究了门体全开时的运行稳定性,并对平底坎和斜底坎2种布置方案门体全开时的运行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给工程提供优化的设计方案,对L形溢流堰侧槽溢洪道进行水力设计及水工模型试验。该文结合某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L形堰侧槽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对L形堰侧槽溢洪道的泄流能力、水面线推求方法进行了计算,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形溢流堰泄流能力,低水位时计算值较水工模型试验值偏小5%~10%,高水位时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槽首淹没度计算值较模型试验值高18%左右,槽首淹没度为0.7左右时泄流能力与自由出流时的泄流能力相差不大,下游淹没度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水工模型试验与水力设计的对比分析,可为工程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