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贸易经济   1篇
农业经济   1篇
水利工程   8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引江济汉工程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最重要的补水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改善汉江兴隆梯级以下河道的农业灌溉、城市供水、航运和生态环境用水条件,使供水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得到合理的修复,以期实现“南北互利”。引江济汉工程的渠道规模,是影响工程量、投资费用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对实现南水北调中线受水区和水源区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应用系统工程、渠道设计、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以供水量最大、生态环境需水量缺水量最小和工程规模利用率最大为目标、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渠道规模多目标优选模型,首次提出了不同频率组合控制流量的多目标边际优选法,对引江济汉工程渠道规模进行了实例研究,取得了满意成果。  相似文献   
2.
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状况,但是也会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容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引汉济渭工程的实施,更将加剧因南水北调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双重跨流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缓解和弥补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的相关对策措施,如实施一体化、双轨制流域管理体制,加快"引江补汉"——向丹江口水库补水工程建设,进行汉江流域水资源专题研究,构建汉江流域水权与生态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构建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经成为解决当前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汉江中下游区水资源管理存在着管理水平落后,管理体制分散,节水不力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使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情势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对水资源重新配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常达  林德才 《人民长江》2010,41(11):70-72
四湖流域地处湖北省江汉平原腹地,流域内河湖纵横密布,长湖位于四湖上区,是一座承担防洪、灌溉、生态、航运等多功能的大型湖泊。但随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流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治理污染,改善水环境,需进一步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针对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在满足生态环境和农业灌溉等多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通过联合运用引水和调整优化调度规则等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建立了以长湖为中心的水资源配置模型,并求解模型得到合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彭习渊  林德才 《人民长江》2010,41(11):22-26
介绍了引江济汉工程对四湖上区主要河流洪水撇洪效果分析计算方法,拟定了不同撇洪方案和计算边界条件,针对各方案不同典型年的入湖洪水,通过长湖调度演算,模拟出了各种不同典型年四湖上区灾害情况,通过对撇洪与不撇洪效果对比分析表明:拾桥河撇洪可减少分蓄洪区运用的机率,减少向四湖中区排水量,对工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关键技术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西部地区缺水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工程供水对象为吉林西部的农村生态,主要是天然湖泡和湿地补水。结合周边松花江、嫩江、洮儿河和霍林河来水特性和洪水特点,拟订不同的引洪条件和引洪方案,在综合比选的基础上,推荐引洪方案和相应的引洪判别条件,并对引洪后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提出保障工程良性运行的主要调度运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汉江中下游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长江上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恢复和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用水条件。本文简要介绍了引江济汉的工程规模、线路选择及其它规划设计难点问题及其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当前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高质量发展面临新形势与要求:积极保障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安全、全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竭力服务区域长治久安和助力现代化国家边境建设。西藏自治区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包括绿色矿山建成比例大、多措并举构建和谐矿区、积极引进先进开采技术、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新建矿山严格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等;同时也存在一些的不足,主要包括对绿色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不充分、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尚未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薄弱、老矿山建设绿色矿山压力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难度大等7方面。基于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基本情况和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新形势下推动西藏绿色矿山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议:(1)坚持规划统领;(2)完善政策支撑体系;(3)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机制;(4)尽快出台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5)加强科技创新;(6)构建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7)加强优秀经验推广;(8)探索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