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水利工程   1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根据长江中游防洪系统的特点,从流域实测和历史洪水中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洪水作为典型,在遵循三峡防洪库容分配方案的前提下,建立典型洪水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并用模拟算法求解,以确定清江水布垭枢纽预留防洪库容对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洪作用。结果表明:清江水布垭枢纽预留5 亿m3 的防洪库容对城陵矶地区的防洪作用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2.
湄公河是一条著名的雨洪河流,单位面积洪峰流量接近全球雨洪河流的极限值,洪灾频繁。为了减少洪灾损失,对湄公河干流的水系特征、洪水特性和洪灾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分段论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洪灾成因,总结了防洪特点,并结合国内外防汛实践,提出了防洪对策。结果表明:湄公河干流洪水峰高量大,历时较长,河道洪水来量与泄洪能力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洪水地区组成复杂,洪水来源以左岸支流为主,洪水类型以区域性洪水为主;湄公河三角洲漫滩、回流及潮流运动巨大,左右岸、河湖之间防洪关系非常复杂,宜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理原则和"以泄为主,泄蓄兼筹"的防洪方针,科学处理蓄泄关系和河湖关系,对上下游、干支流洪水治理做出全面规划,并以中下游、三角洲地区和洞里萨湖区为规划重点,在充分利用河网、湿地、湖泊蓄泄洪水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堤防护岸、河道整治、防洪水库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体系;加强湄公河流域各国的防洪减灾合作,做到河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下游、干支流相协调相结合,保证重点防洪保护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使得防洪减灾由被动防汛到主动迎汛,由单纯抵御洪水到安全管理洪水转变。  相似文献   
3.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且颇具国际影响的淡水湖。基于洞里萨湖湖区不同来源的地形资料,构建了不规则三角网TIN,量算得到不同水位下具有0.1m梯度的洞里萨湖面积和容积。对比分析和水文学法复核结果表明本次构建的洞里萨湖水位与面积和容积的关系是合理的,描绘出了洞里萨湖"低水似湖、高水湖相"的自然景观特点。以洞里萨湖甘邦隆站和出湖控制站波雷格丹站为代表,建立了洞里萨湖水位-面积(容积)关系与实测湖水位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洞里萨湖面积、容积与甘邦隆站水位呈非线性一一对应关系,与波雷格丹站水位成绳套关系,绳套两侧分别对应汛期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和汛后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基于河湖关系构建了不同时期不同河湖水位差下的洞里萨湖面积、容积与波雷格丹站水位的相关关系,该精细化的洞里萨湖水位-面积(容积)量算成果可为防汛抗旱精准预报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水库调度缓解鄱阳湖枯水情势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位偏低、持续时间延长等现象,其中水库蓄水是造成鄱阳湖枯水情势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通过调整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蓄放水过程来缓解鄱阳湖枯水情势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了三峡水库及上游控制性水库提前蓄水或延长蓄水时间等4个方案对缓解鄱阳湖枯水情势的效果。结果表明,调整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只能在部分时段缓解湖口水位降低的情势,且幅度较为有限,难以根本解决湖区低枯水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6年滁河洪水对新修订洪水调度方案的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滁河流域几乎90%面积产生的洪水会迅速汇集于只有约10%左右面积的圩区,洪水汇集快而河道泄流不畅,圩区洪涝灾害频繁,防洪形势严峻。1993年,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防总)批复的《滁河洪水调度方案(试行)》对指导滁河流域的洪水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滁河流域防洪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适应滁河流域新的防洪形势以及沿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国家防总对原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了修订。对洪水调度方案中增加的新内容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修订前后的洪水调度方案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2016年的洪水调度实践证明,修订后的洪水调度方案能更好地适应流域的现状防洪能力。  相似文献   
6.
洞里萨湖是湄公河最大的连通湖泊,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利用4个河湖控制站的长系列水文资料,分析了湄公河与洞里萨湖水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湄公河与洞里萨湖的水量交换强度大,洞里萨湖对湄公河径流调峰补枯作用明显,每年汛期5—9月份均会发生倒灌,1995—2011年年均倒灌历时122 d,倒灌水量377亿m3,占湄公河干流同期来水的14.4%,倒灌洪峰流量8 402 m3/s,占干流同期来水的20%,其中7—9月份倒灌水量占全年的88.6%;汛后10月份—次年4月份洞里萨湖向湄公河补水,年均补水历时244 d,补水水量711亿m3,是湄公河倒灌入湖水量的1.96倍,占湄公河下游同期来水的29.9%,其中10月份—次年1月份补水量占全年的83.1%。年倒灌历时、水量与洪峰流量,年补水历时、水量与峰值的年际变化较小,变幅分别为76 d、283亿m3、6 095 m3/s和76 d、474 亿m3、4 677 m3/s,变差系数为0.07~0.24。倒灌、补水水量不仅与湄公河和洞里萨湖的来水大小有关,还受到河湖水位差及洞里萨河水位等因素影响。研究成果可为湄公河三角洲和洞里萨湖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游中琼  刘宁等 《人民长江》1999,30(12):27-29,
根据长江中游防洪系统的特点,从流域实测和历史洪水中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江水作为典型,在遵循三峡防洪库容分配方案的前提下,建立典型洪水优化调度数学模型,并用模拟算法求争,以确定清江水市垭枢纽预留防洪库容对长江中游地区的防洪作用。结果表明:清江水布垭枢纽预留5亿m∧3的防洪库容对城陵矶地区的防洪作用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库多目标调度方案优选问题,构建了MDIP-VIKOR评价模型。模型有机地耦合了主客观权重优化技术和VIKOR模型,一方面运用最小鉴别信息原理提高了指标权重的可信度,另一方面运用最大化群体效益和最小化个体损失的评价原理进行评价决策,增强了决策过程的合理性。实例应用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有效融合了主客观权重信息,所选出的调度方案追求的是在不降低原防洪标准前提下提高梯级水库的综合效益,具备更高的合理性和更强的执行性,可为水库多目标调度决策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南美洲厄瓜多尔境内的Guayas河流域中下游社会经济发达,但洪水问题突出,是该国流域综合规划的防洪重点地区。通过综合规划论证,拟兴建由堤防、水库、蓄滞洪区、分洪道和挡潮闸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基于MIKE11软件平台构建了Guayas河流域中下游河网洪水一维数值模型,对平原感潮河网的洪水演进规律和规划的防洪工程体系联合运用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模拟中,通过合理概化河网、优化河道断面布置,以及采用堰闸过流公式代替圣维南方程作为堰闸工程所在断面的水流运动方程,有效避免数值振荡问题。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拟定了洪水安排方案和防洪工程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