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经济学   2篇
农业经济   5篇
经济概况   2篇
水利工程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为定量评价水资源失衡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安阳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探讨了水资源失衡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并利用Tobit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失衡风险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安阳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多年均值排序为安阳县汤阴县滑县内黄县安阳市区林州市;②汤阴县、滑县和内黄县的年均经济损失较小,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安阳市区、安阳县和林州市的年均经济损失较大,水资源消耗量大且利用率较低;③安阳市城镇化率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成较弱负相关关系,而经济发展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很小;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但短期内效果不明显;政府干预对安阳市区、林州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有限,但对安阳市其他区域则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退化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分析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湿地萎缩等主要生态退化类型的现状、分布和成因并对我国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出了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以及我国从“温饱”型社会向“小康”型社会的转轨 ,人们对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要求 ,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刻不容缓。一、绿色产品与生态农业的关系“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生长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农产品 ,在生产和加工中按照严格标准进行监督和管理生产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的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生长区内没有工业企业的直接污染 ,区域内的大气、土壤、灌溉用水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要求等。其次 ,要防止农…  相似文献   
4.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黄河流域九省(区)2011—2020年水资源利用情况,确定了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及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水足迹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构成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农业、工业、生活、出口虚拟水、进口虚拟水足迹和生态水足迹;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波动变化且为补偿主体,2015年补偿标准最高,为3 415.42×108元,2020年最低,为12.75×108元,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772.51×108元。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为生态补偿的主体呈上升趋势,补偿金额年均值排名为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省是处于较快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受补偿金额年均值为3 060.09×108元;青海省为较慢上升趋势的生态补偿客体,补偿金额年均值为1 340.14×108元。甘肃省是由生态补偿主体逐渐转变为客体;内蒙古自治区仅在2013年为生态补偿客体,其他年份则为补偿主体;陕西省生态补偿的主、客体身份不断发生变化。黄河流域应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创新节水技术和提高用水效率等方式缓解水资源需求压力。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演化趋势,利用SPSS 26.0探讨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等四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波动上升,湖北等两省相对稳定。河南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山西呈波动下降趋势,安徽等四省相对稳定。河南等五省耕地资源呈现可持续利用状态,山西则为不可持续状态。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力和演变趋势存在差异,江西和山西呈现增长-下降-增长的态势,湖南、湖北和河南呈现增长-下降态势。通过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优化配置耕地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利于实现耕地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6.
以吴江市汾湖中心城区及产业园区为例,针对土地利用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水面积减小,河道淤积严重,水质恶化,洪涝灾害加剧,区内防洪压力加大等主要水系建设问题,通过实地调查和水系现状分析,探讨保护农村河网水系和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科学合理地进行水系调整规划,加强河道保护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树立人水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演变及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重心模型与ArcGIS10.2软件,探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时空变化趋势,采用岭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的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重心轨迹整体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且呈阶段性变化特征;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程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豫中、豫西较高,豫东、豫南、豫北较低;济源等8市“农转非”程度均有所提升,三门峡等7市保持稳定,南阳等3市则有所下降;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时间效应存在差异,依据驱动因素的正负效应以及变化情况可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对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具有驱动、约束、调节和不明显的作用;河南省水资源“农转非”驱动因素的空间效应存在差异,不同区域驱动因素作用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城市生态系统综合指数为目标层,以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指数为准则层,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子系统发展状态的领域层,进一步建立了描述城市生态系统发展状态的指标层评价体系,介绍了指标层的标准化处理方法以及领域层、准则层和目标层的计算方法,并对河南省2002~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时空计算和分析.研究认为:从时间分布特点来看,河南省生态城市建设具有稳定性和波动性相结合的特点.稳定性表现在较高水平、一般水平和低水平三个层次,波动性表现在生态城市类型的波动和生态综合指数的变化.从空间分布特点来看,豫中区生态城市发展相对较好,豫北区和豫西区居中,而豫南区、豫东区相对较差.从2006年的生态城市建设情况来看,河南省17个城市属于5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城市,其中仅有郑州生态化程度较高,濮阳等8个城市生态化程度一般,安阳等5个城市生态化程度较低,信阳等2个城市生态化程度低,商丘生态化程度很差.  相似文献   
9.
城乡交错区近邻城市,拥有发展生态农业的多种优势。在分析发展城乡交错区生态农业的可行性与优势的基础上,对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农地城市流转加剧及资金流转困难等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物质循环利用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特色原则及产业化原则;建立了城乡交错区的4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并对城乡交错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景进行了风险和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和模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发展”模型,估算并评价了安阳市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认为,目前的供水量在平水年只能满足安阳市现阶段(2002年)人口的温饱型生活需要,不能满足现阶段人口在总体小康型、全面小康型和初步富裕型阶段的需要,且各阶段超载人口逐渐增多;在枯水年,现状水资源承载力的数量、类型和平水年相比必然有趋于一致或加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