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财政金融   1篇
计划管理   1篇
农业经济   3篇
经济概况   1篇
水利工程   3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4 毫秒
1.
目前影响大型水利工程实现良性运行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和发展环境不好。大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环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环境,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主要由政府  相似文献   
2.
大型水利综合类工程良性运行管理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利综合类工程不能实现良性运行已经成为影响水利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大型水利综合类工程的管理体制与管理目标之间存在矛盾,通过分析大型水利综合类工程良性运行的基本内涵与工程管理体制的关系.明确影响大型水利综合类工程管理体制的因素,对于确立新型管理体制,实现工程良性运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制度绩效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原因是存在制度瓶颈.解决的途径是从宏观上建立全社会统一治水的机制。从中观上要建立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从微观上要同时推进以转变传统用水习惯为主要内容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建立以水权、水价、水市场等水资源配置制度为中心内容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同时要逐步完善和健全治水规则。通过大规模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治水制度网络,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1998年,根据中央党政机关同管理的直属企业脱钩的要求,水利部与直属的11家企业脱钩,实现了政企分开,但对于水利部所属各级各类事业单位所办企业(以下简称"中央水利国有企业"),尽管属于中央企业,但不同于交由中央直管由国资委行使出资人职责的中央企业,也不同于铁道部等未同企业脱钩的部委所属企业.  相似文献   
5.
郑通汉 《中国水利》2002,(1):33-35,40
公共事物的治理一直是国家和市场的主要难题之一。基础设施是公共事物,也是可持续发展之本,这是许多国家持续发展的经验。灌区(即农村水利灌溉系统)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之本。如果灌区不可持续运行,必将导致农村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类型划分和性质确定,水管单位定性的核心是对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认定。从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出发,对水管单位自收自支的范围及具备自收自支的条件认定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是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主的基础产业.水利系统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涉水的公共产品,如防洪减灾、抗旱、水污染防治、水资源的配置与保护、生态建设等.水利行业主要特征是公益性、非营利性,体现的是巨大的社会效益.水利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不可能具有市场垄断性,不涉及消费者付费,不存在操纵市场价格,通过垄断价格获取垄断利润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中央水利国有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不好,核心竞争力不强,突出表现在企业规模小、效益难发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企业负担较重等方面。指出要抓住目前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时机,切实推进中央水利国有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类型划分和性质确定,水管单位定性的核心是对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认定。从市场经济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出发,对水管单位自收自支的范围及具备自收自支的条件认定进行了分析论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水利工程多是水利综合类工程。目前多数水利综合类工程实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现行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已不适应国家财政三项制度改革和水管体制改革要求,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制度创新,以促进水利综合类工程实现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