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篇
计划管理   5篇
农业经济   9篇
水利工程   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文动态监测智能预警系统是水文监测实现信息化数据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监测系统在大雁煤田第三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应用,对其技术特点以及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1、赤灵芝20—30克,水煎两次去渣混合,饭前1小时服用,每天早晚各服一次,连服3—6个月,可有效治疗胃癌,卵巢癌、结肠癌、肺癌、肝癌。2、灵芝孢子粉6—8克,加适量水煎煮,每次煎  相似文献   
3.
鲁西南地区是革命老区。是当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抢渡黄河的根据地。解放后,600万老区群众生活依然十分贫困,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山东省委实施东西部结合战略,全省帮扶荷泽。大力改革调整种植业结构,努力发展当地农村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能够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辉煌,靠的是长年来始终坚持不懈的质量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和名牌战略,靠的是脚踏实地的质量工作、规模发展、市场开拓和名牌事业。 “常柴牌”(原东风牌)曾于1980年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著名商标称号,当年产品在同行业中首家获得国家金质奖后已连续三  相似文献   
5.
立足党中央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在系统分析北京市水资源严重紧缺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市减少耕地种植面积,增加滨水林地和平原区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和可行性,提出了北京市减耕增林增湿的空间布局和保障措施。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用水以地下水为主,农业生产是造成全市地下水超采和环境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拓展滨水林地、湿地等绿色空间可实现绿地增加固碳能力、湿地增加拦氮能力;平原湿地建设实现有效缓解城市防洪压力的同时,可为城市生态红线保护和居民休憩提供良好的生态空间;通过在山前生态涵养带、城市下游平原、城区和主干交通道路以及河道沿线等重点区域综合施策,全市可增加和改善绿色生态空间41.7万hm~2,还提出了实施减耕增林增湿战略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再生水灌溉对植物影响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推动了污水再生利用,农业灌溉是再生水利用的主要形式。就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近年来围绕再生水灌溉对植物影响的风险所开展的系统性研究及所取得的关键技术成果进行阐述。研究提出了再生水灌溉、清水灌溉等不同水质灌溉处理对粮经作物、蔬菜类及绿化植物等植物根冠发育、品质、产量及污染物富集情况等的影响规律,对再生水灌溉的适应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再生水直接灌溉的作物分类,为再生水安全、科学灌溉利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确保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科学建设,系统梳理了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现状,依据北京市自然气候类型空间特征、土壤类型空间分布特点以及都市农业发展特色,分析了北京市现状灌溉试验站网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市水务重点工作开展,确定了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的优化布局,并对试验站网建设效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北京市灌溉试验站网建设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珍珠高粱是中国农科院粮作所近年从西欧引进的粮食作物新品种,它结籽粒极为紧凑,像一串串聚积而生的珍珠,且又具有导高粱的生态特征。品种简介珍珠高粱茎杆粗壮(似甘蔗),长相奇特,株高130厘米,穗长35厘米,千粒重265克.单穗产籽200克左右,穗呈宝塔状,籽粒洁白,半透明,无包壳,食味好,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1.8%),单宁含量低,品质极佳,风味独特,且适口性强。它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涝瘠薄,抗病虫害,抗风灾倒伏,无论山区平原各种土壤均可种植,凡能种植普通玉米、高粱的地方春、夏皆宜,在华北地区春播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已成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十分关心的“热点”,农民也非常关心:今后把农业推向市场,政府是不是就不管了?这些担心是正常的。但要相信,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绝不会一推了之,撒手不管,只是“管”的方法和含义发生了变化而已。  相似文献   
10.
西周各地农业开发的先后与农作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各地的土壤、地形、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并不相同(关于这些已另文论及),在它们的影响下,各地主要谋生手段及生活方式也就不会一样,这导致各地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和农业开发积极性的不同,表现在农业发展上便有开发先后与作物分布方面的差异。一、农业开发的先后宗周区(大致包括今关中盆地、陕北高原南部、陇东高原、陇中高原) 《国语·周语》说“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郑语》说“周弃能播殖百谷蔬,以衣食民人”,《诗·大雅·生民》、《周颂·思文》、《鲁颂·閟宫》三篇是周后裔称述先祖功业的颂歌,均盛赞弃时的农业成就,可见周人心目中的农业历史是相当久远的。《周颂·天作》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纪念太王治岐的功绩,并要求“子孙保之”,正是重农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