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计划管理   1篇
水利工程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依据雷州半岛东岸J1、J2测井地下水潮周期取样测试数据,对Br-含量、变化及其与其它宏量离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Br-主要来源于海水侵染,测井基本类型为Na+K·Ca·Mg-Cl·SO4,J2为Na+K·Ca·Mg-Cl·SO4·HCO3。J1测井Br-平均含量为11.6914.35 mg/L,J2测井Br-平均值约为J1的一半,各测井Br-统计特征随测次而有所变化。进一步结合Br-/Cl-比值和测井环境,认为J1更具有海洋相,为海水入侵混合稀释型,J2为河口-海洋相互作用型;Br-相对变幅与Cl-、SO42-等海相阴离子相近,说明Br-也同样积极参与海水入侵;Br-与各宏量离子的相关性随测井而异,Br-与阳离子的比值以Na+的最低,K+的最高,Mg2+居于其间;毫克当量比值区间频率多表现为左偏、坦峰、尖峰的分布形态,尤其是J2测井,但γBr-/γK+的比值接近正态。毫克当量比值的相关性与质量比值相关性是保持一致的,Br-/Na+、Br-/Cl-线性关系良好,并进行了最小二乘线性拟合。  相似文献   
2.
硅为重要的地球化学元素,滨海地区作为地下水海陆过渡带,对地下水重要化学成分SiO_2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掌握海陆界面的水岩过程。在华南典型火山成因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进行环岛浅层地下水连续取样和化学测试,分析模拟了可溶性SiO_2的变化、组成以及溶解平衡。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多为Na—Cl型,偏碱性,处于风化溶滤、蒸发浓缩状态或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地下水中可溶性SiO_2含量为2.80~106.0 mg/L,各测井变化较大,与周边环境条件有关,源自矿物溶解、海水入侵及其路径上的水岩作用;单个测井同一时段水样可溶性SiO_2含量呈波动变化,不同时段也变化明显;可溶性SiO_2以单分子正硅酸H4Si O4占据绝对优势,硅酸盐各类矿物呈现溶解、饱和、平衡的状态共存并且自身状态相互转化。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的饱和矿物种类比例偏高,因此,滨海地下水作为海陆过渡界面的高矿化度的开放体系,盐效应有促进不同矿物溶解或者饱和的作用。概而言之,上述可溶性SiO_2的水—岩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向青 《中外企业家》2013,(2S):105-106
通过分析当代职业女性(本文以路桥建设管理企业女职工为对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指出职业女性从发展自身的需要出发,必须培养的三种意识:独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学习意识。并通过阐述培养这三种意识的必要性,从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机制、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多渠道提供交流平台等四个方面,对企业管理者提出路桥建设管理企业女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海南岛东北海岸测井地下水潮周期逐时取样实测数据,分析了游离CO2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游离CO2并不稳定,含量随测井条件而变化,主要来自大气输入,变化在0~17.6mg/L之间。测井地下水pH与其有密切联系,在QZ1测井对其的响应率δpH/δCO2依次为-0.17、-0.18,QZ4-1为-0.07;无游离CO2的pH比较稳定,与海水pH接近,且代表值8.33作为背景值;游离CO2所产生的H+含量为1.35×10-8~8.24×10-8mol/L,贡献率在58.31%~94.63%之间,产生的pH在7.08~8.54之间,参与解离的H2CO3质量含量比例在0.033%以下;H2CO3饱和指数SI在QZ1测井为0.02~0.19,QZ4测井为0.032以下,远未达到溶解平衡;利用平衡方程计算得到可溶性SiO2的pH贡献,结果显示产生的H+含量很低,产生的pH偏高,在8.55~8.76之间。从产生的H+绝对含量对比来看,游离CO2明显高于可溶性SiO2。  相似文献   
5.
对位于雷州湾东海岛滨岸测井地下水进行了小、大潮周13取样及其化学测试。对Ca^2+、K^+、Na^+、Cl^-、SO4^2-、TDS和总硬度变化与相互关系的分析显示,离子平均值范围为35.65—3610.41mg/L,K最低,Cl^-、Na^+依次最高,TDS为4970.89~6441.48mg/L,总硬度为1054.75~1409.65mg/L,统计特征随潮期有所不同;离子比例较为稳定性,Cl^-含量占88~98%,为Cl^-·SO4^2- -Na^+·Ca^2+型水,潮周期内要素变化较剧烈,但同步性较好,绝对振幅以Cl^-、Na^+最高,相对振幅以SO4^2-、Na^+最高,Na^+、Cl^-占离子强度,的比例较高,离子重新配对,盐效应明显,具有侵入特征;γNa^+/γCl^-为0.75—0.83,γHC03^-/γCl^-为0~0.015,测次SAR平均值分别为16.60、20.17,活性系数r最高为0.77;线性拟合表明:阳离子对Cl^-趋向性以K^+最高,其次是Na^+;离子平均含量序列很好地满足指数规律;上述要素线性相关显著,又以Na^+、Cl^-与各要素相关系数最高,再次表明两者具有主导性;γCl^-/γHC03^-表明咸化程度较高,潮周期内离子拟合趋势线斜率k〉0,表明调查期间呈现缓慢咸化趋势;水质除了总硬度为IV~V类,其它均为V类,总体结果为较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主要的地球化学要素,地下水钙离子具有重要的水-岩作用意义。在环海南岛滨海地区进行了地下水潮周期连续取样和化学综合测试。分析表明:受地下水交换和海水侵入的影响,测井钙离子含量高低不一,变化程度不等,呈现波动性,钙离子发生了一定的富集现象,具有非保守性以及活跃性;模拟提取了钙离子等的化学物种和矿物,结果显示为CaSO_4、Ca HCO_3~+、CaCO_3、CaOH~+、CaHSO_4~+5种,以游离态占绝对优势。带电粒子活度以游离态受到影响最大,含钙矿物主要有硫酸盐类和碳酸盐类共5种,海水侵入有促进前者溶解和后者饱和的效应;以游离态阳离子相对含量为基础,用统计方法分析阳离子竞争和数量的交换关系,显示Ca-Na交换为主,随海水进退而具有相向可逆性。总体上,交换的相对强度以东北部测井最大,绝对强度以西南部和西北部测井最大。可见,华南滨海地区虽然风化强烈、岩性松散,但局部环境又存在差异,受到陆区淡水和高矿化度海水的不同性质水体共同作用,阳离子行为表现不一,需要多加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