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1篇
经济学   17篇
贸易经济   4篇
邮电经济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宝宪 《资本市场》2002,(11):43-46
<正>2002年6月2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办理了将郑百文股份过户给三联集团的手续,同时,证监会豁免了三联集团因持有30%以上郑百文股份而应履行的要约收购义务。这标志着历时两年多的郑百文重组案,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和障碍后终于全部完成……  相似文献   
2.
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中国股市近些年出现的新现象 ,本文以 1 998年深沪两市发生的全部 67家公司的并购为样本 ,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 (NROA)和主业利润率(CROA)为指标 ,将所有样本根据并购原因划分为 6类 ,以并购前 2年和并购后 3年的数据为基础 ,系统分析了并购的效应与得失。在此基础上 ,还讨论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作为收购方的并购效应和并购的有偿转让与无偿划拨方式的不同结果。文章的结论是 :业绩较差的公司较愿出让控股权 ;多数并购是战略性的 ,获上市地位是主要的并购动力 ;并购后主业得到明显加强 ;市场化的战略性并购效果较好 ,有偿并购的效果也较好。  相似文献   
3.
朱宝宪 《商业会计》2002,(12):18-19
最近,《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表明外资入主我国上市公司已经能够进入可操作阶段,那么老外的并购理念与国人的手法有何异同?上市公司又该如何抓住机遇,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4.
会计方法对并购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购买法和权益结合法是并购后进行会计处理的两种方法,由于不同方法的选择对公司业绩有影响,如何选择会计方法在理论界曾有很大的争论。文章介绍了有关的争论和国外学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00年中国28起公司并购案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并购后的会计方法的选择对其业绩的影响不够显著。  相似文献   
5.
N次举牌     
<正> 1998年5月,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是北大校企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北大自此拥有了第一家国内上市公司。北大方正所收购的延中实业是沪市最早上市的公司之一,由于其规模小、股本全流通,其控股权在北大方正入主前后多次掀起波澜。自1993年以来,延中实业的控股权几次争夺,几次转手,每一次都带起市场的很大震动和影响。这里将以北大方正收购延中实业  相似文献   
6.
7.
在邮政的市场化及扭亏为盈的过程中,邮政储蓄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现存的邮政储蓄体制正在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从2002年3月起,邮政储蓄的转存利率由原来的4.6008%下调到现在的4.357%,并有继续下调的可能。与此同时,在国有银行竞争激烈、赢利空间缩小和农村金融市场萎缩的情况下,改革现行的邮政储蓄吸收存款、转存央行的模式,让邮储自主运用资金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邮政储蓄业务逐步迈向市场化的必由之路,并非一定是坏事。我们认为,邮政储蓄自主运用资金,可以考虑的变革之路有以下几条:第一,邮政储蓄改制成为独立的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对相对强弱指数与货币流量指数预测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股市的发展,各种技术分析方法不断被提出并引入到股票投资决策中来,这些方法对投资产生着很大的影响。本对RSI和MFI这两个技术分析指标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企业并购行为在我国呈增长趋势,存在着大量的风险,在详细分析企业并购的各项基本步骤和可能存在的风险之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并购行为的特点,提出了降低和规避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朱宝宪 《资本市场》2002,(10):32-35
北京住总以“中关村”上市,既解决了琼民源停牌的问题,又实现了住总通过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愿望。中关村上市后进行了深度的资产置换,大量投资高科技产业,科技产品与服务的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的比率迅速提高。但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仍然是有得有失,如何在追求产品的科技含量与保障中小股东回报之间的平衡,是公司值得关注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