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4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是金融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否会严重影响金融生态的和谐发展。然而,我国当前却缺乏规范、有效的市场退出法律制度,特别是金融机构接管、撤销、破产三大法律规范存在严重缺憾,亟待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步骤,国有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及相应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成为改革的焦点.本文从所有者缺位、公司治理的框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陷,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梅 《福建金融》2007,(12):22-24
随着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实施,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实现混业经营已成为维持分业经营的各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入世后,在外部竞争和内部金融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逐渐明朗,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尤为必要。本文从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坚持分业监管,分阶段实现功能性综合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预防性风险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及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银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构建次级债券流通平台,增强其流动性和投资吸引力;积极推进次级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次级债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次级债券发行、流通的透明度;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及韩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实践,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佥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启示:在坚持分业监管原则的同时,分阶段实现功能性综合统一监管:抓紧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及其配套法规;建立逐渐递进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实行从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监管;强调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的结合:加强对监管者的再监管。  相似文献   
6.
入世后,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银行卡作为面向市场、联系客户、聚集资金、增加收益的一种现代化,大众化的金融产品,必将成为国内外银行业急夺的焦点。因此立足实际,分析判断我国银行在竞争中具胡的优劣势,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准确定位、沉着应、保持主动。  相似文献   
7.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全球性难题。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现有不良贷款不仅使信贷资金循环严重受阻,迟滞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的进程,而且成为我国金融体系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因此,快速有效地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从国际经验来看,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为此,不良资产证券化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不良资产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呈现高增长的态势,这是由收入增长、制度和体制变迁及分配格局变化、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对体制变迁的预期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储蓄的过度增长却不一定是好事。为此,需要重视居民储蓄存款高增长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储蓄向消费分流,向投资转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金融机构破产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机构破产退出法律制度是金融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健全与否会严重影响金融生态的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关于金融机构破产退出的法律制度不仅在体系上杂乱无章,而且在内容上也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甚至相互之间存在明显冲突。为此,必须统一立法,构建和谐的金融机构破产法律体系,同时要着重对金融机构破产的立法目标、破产启动条件、个人债权清偿制度、域外效力等加以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为顺应国际金融发展潮流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的挑战,我国金融机构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积极探讨银证合作的方式和途径,拓展合作的空间,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为今后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