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俄联邦税制改革的方向孔令书俄联邦的现行税制是在1991年—1992年期间,原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转向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现行税制是符合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的,对保证国家预算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自从实...  相似文献   
2.
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的俄联邦税收制度孔令书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同时,废除了原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收制度,建立了面向市场经济的新的税收制度。一、建立新的税收体系在俄罗斯联邦,税收体系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各种税、捐,还包括各种...  相似文献   
3.
苏联从1981年起,在各部门推行一种新的利润分配制度——利润定额分配制度。本文打算把这种利润分配制度的基本情况作一介绍,并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苏联在进行经济改革之前,国家对企业在财政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的办法。企业的利润首先用于满足企业财务计划中规定的各种需要,即抵补计划规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补充自有  相似文献   
4.
苏联国家信用,是苏联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国家公债(还有另一种意见,国家信用包括国家公债和储金局存款两种形式)。苏联通过国家信用方式动员的资金,都列入国家预算,用于对全国性需要拨款。从一九二二年苏联发行第一次谷物公债至今,苏联国家信用制度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苏联国家信用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苏联于1987年先后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国营企业法”两个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规定了苏联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原则和内容,标志着苏联的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苏联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中心是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在完全经济核算制和自筹资金的基础上,根本改造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者。同时,为了给企业的正常运行创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经济环境,还将对计划体制、价格体制、物资供应体制、财政信贷体制、国家集中管理的职能和方法等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在企业与国家的财政  相似文献   
6.
一、周转税的形成过程在苏联国家预算收入中,周转税缴款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周转税作为企业对国家预算的一项重要缴纳,是在1930年税制改革时决定实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