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7篇
综合类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引起金融界购并成风的原因。首先,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商业很行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穷则思变,并购不失为提高其经营绩效的有效捷径。从吸收存款来看,商业银行受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甚至提供网上银行服务的高科技公司的残酷挑战,金融资产所占份额逐年递减。金融市场的充分发育使银行存贷利息差进一步收窄,资产收益率大幅萎缩,传统的利润来源不断受到金融市场的侵蚀,必须开发新的利润来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近年持续出现国际收支双顺差,说明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其结果是储备资产被迫大幅增加,货币政策独立性受到削弱。比较分析国际上一些国家在持续双顺差下国际收支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研究其经验与做法,合理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对提高我国外汇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元"货币区的可行性研究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入世后中国港澳台与大陆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一个开放、繁荣的中华经济圈正在初步形成。本文集中研究如何在两岸四地共同使用统一的货币,认为在不远的将来,人民币将在整合港币、澳币与新台币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在两岸四地共同履行货币职能的“中元”,并在未来的亚洲货币合作中,充当关键货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中航油事件"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其教训是深刻的.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的背景下,完善我国企业内控机制,加强金融监管,规范审慎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金融业是否稳定是维护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前,冲击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货币供需失衡、企业融资制度的变迁、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创新。因此,为了维护我国的金融稳定,应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金融稳定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间制度消失论"的争议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争论不休的问题。“中间制度消失论”在90年代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这个时期的世界观经济发展现状相映照的。一些实行两端汇率制度的新兴市场国家,基本上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金融危机冲击。如阿根廷和中国香港这两个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地区),都相对顺利地渡过了20世纪90午代;更进一步地,南非、以色列、墨西哥、土耳其等实行端点汇率体制的国家,基本上也都幸免于难。但是,2001年阿根廷危机的爆发,沉重地打击了固定汇率制,也冲击了“端点解假说”。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营销的意义。商业银行资金营销是指商业银行以一定的成本吸纳社会资金后,以一定的价格,采取发放贷款、购买债券(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货币市场资金融出等形式,有效配置给社会的资金需求。由于我国直接融资尚不发达,间接融资仍是企业融资主流,而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8.
王俊方 《海南金融》2004,(10):44-48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及中国加入WTO的角度对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是否应在我国实行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我国在短期内不宜实行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金融监管能力,制定一个审慎的、渐近式的开放策略,从而在较长时间内顺利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可兑换。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