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1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知书而达理     
“知书达理”原意为读过书有文化,懂交往礼节.笔者斗胆,意欲将其意的内涵与外延扩大:知书,通古晓今.读古,明古而鉴今,吸古之精华为今之所用;阅今书.知晓当今天下事,以事求是.达理,明理懂理讲理,以礼待人,识物以理.知书为前提,达理为知书的表现.据《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与群臣论用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时,谏议大夫王珪曰:“人臣若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岂堪大任!汉昭帝时,有人诈称卫太子,聚观者数万人,众皆致惑,隽不疑断以蒯聩之事.”王珪说:“臣下如果没有学识,就不能知道过去的事情,怎能胜任重大的职务呢!汉昭帝时,有人冒充卫太子,围观的人有数万,大家都感到迷惑.隽不疑引用过去蒯聩的事来断定卫太子是罪人.于是把这个‘卫太子’送往监狱”.隽不疑若不通古,不晓蒯聩之事,便无从以古之往事来断定今之“卫太子”是罪人.蒯聩违抗命令出走.后来回国争夺王位,他的儿子辄不让他回来.《春秋》肯定了辄的做法.知书贵在读书, 读书须下一番功夫.战国的苏秦读书发困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汉朝的董仲舒放下室内的帷幕读书,三年不出门……岑文本对唐太宗说:“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这懿德.”这段话说:“人们的本性彼此接近  相似文献   
2.
1999年重庆市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川东天然气净化总厂石桥坝生活区为安全文明示范小区。当时,小区里最耀眼的亮点,就是那自发涌现动着的拥军热潮。  相似文献   
3.
《说苑》中说:齐景公有匹令他喜爱的马,他的养马人把马杀了,景公发怒,拿起戈要自己去打死那养马人。晏子说:“这样他还不知道犯的什么罪被处死,请允许我替君王指出他的罪过,让他们知道自己犯的什么罪然后去杀他。”景公说:“好的。”晏子拿起戈高高地举着对那养马人说:你替君王养马而把马杀掉,你的罪该死;你使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把养马人杀掉,你的罪又该死;你使君王由于一匹马却把人杀死,被四方的诸侯知道了,你的罪又该死。”景公说:“你放了他吧!你放了他吧!不要伤害了我的仁德。”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一单位修好了两栋福利性住宅准备分配,怎样分呢?需要有一个分房办法。于是单位召集一班人开会制定分房的办法。为使选房有序,采用计分制来排顺序,计分以工龄为主,这无异议。其它还有一些加分的条件,诸如领导职务、技术职称、独生子女等条件。独生子女加分却出现令人费解的怪现象:自觉地响应计划生育号召的近似于受罚。该分房办法中有这么一条规定:一九七八年前自觉响应计划生育号召已经只生一个孩子的职工只能加一分,此后响应计划生育的加两分。一九七八年前国家当时只限于一般号召一对夫妇终身只生一个,此时的响应者完全出于自愿,那时并没有什么强制性的政策,也并无大势所  相似文献   
5.
杂说比与学     
比与学的内涵相互渗透,且有相似之处。比有仿照、学习之意,而学亦有模仿、比照的意思。比中有学,学中有比。 人们坐汽车、火车、轮船,怎么知道它们在运行2其参照物是两旁的树木、电线杆、建筑物等。这些“不动”的物体在动,那么,车船就在运行。如果找一种能动的物体来比较,有时本是别的物体在运行,而感觉好像是自己乘坐的车、船在运行。 模仿失败遭人厌恶恐怕要数《庄子·天运》中所说的“五女效颦”了。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不顾客观条件的攀比很难达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贞观政要》戴:贞观二年,公卿奏日:“依《礼》,季夏之…  相似文献   
6.
张释之在汉文帝时任廷尉,张汤在汉武帝时任廷尉。廷尉是封建时代的法官。二张均是西汉时期的法官,但判案却迥然不同。张释之依法律判案,禀公执法,不分亲疏。张汤看皇帝的眼色,依皇帝的好恶判案,疏者严,亲者宽。 张释之任廷尉时,文帝出行经过中渭桥,突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动了皇帝车驾的马匹,于是,文帝命骑士追捕,并送交廷尉治罪。张释之奏报判决意见:“此人违反了清道戒严令,罪当处以罚金。”文帝发怒道:“此人直接惊吓了我的马,幸亏这马脾性温和,倘若是其他烈马,不是明明白白要使车毁人伤么?可廷尉居然只判他罚金!…  相似文献   
7.
“异地为官”早已有之.古代多数朝代均按德、能、勤、绩对官吏实施考察,一般一年一次.然后,视考察结果予以升降调任奖励处罚.政绩佳者当官几年后也要换一个地方再当官.朱元璋当皇帝后,借鉴前人的经验,少让官员们在熟人、关系网中回旋,实行“南北为官、异地为官”.一句话,为官者不能在出生地当官.一位人事干部刚从事人事工作时,家中很清静,找他的人也很少.几年之后门庭若市,特别是晚上找他的人络绎不绝,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使他左右为难.无奈,他只好外出玩耍,以此来躲避找他的人.一个人在同一位置上坐久了,认识的人不断增多,生人变熟人,熟人又有自己的熟人,关系网络盘根错节.不少人信奉“熟人好办事”,很多时候熟人又托熟人,所以找他办事的人就越来越多,“熟人”提出的问题若答应于“规矩”不符,不答应又碍于面子,难过人情关.人的变化也是由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量变时,是“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的过程.若在这时把其填私欲的外部条件搬开,使他们想满足某种私欲,而没有了外部条件.所以,变换了岗位,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其的质变.这既可以挽救人,还可以使国家、人民的财产免  相似文献   
8.
远古时代的《尚书》记载了舜分派皋陶为主管刑罚的官员。在陶在同禹的谈话中主张实行德治,要修身、知人、安民,把提高道德修养作为根本,并提出九德作为对官的道德要求。“九德”是:“宽而栗,柔而立,刚而塞,强而义。彰厥有常,吉哉”。译成现代文是:宽厚而威严,柔和而有主见,老实随和而严肃庄重,有治事之才又办事认真,温顺而又坚定,耿直而又和气,行事从大处着眼又不忽视小节,刚正果断而求实,坚强有力又合乎道义。 《尚书》中还记述了周武王灭纣后访问前朝遗老箕子征询治国方略。箕子向周武王陈述了治国安邦的“九种天地之大…  相似文献   
9.
某厂一个车间为了改变奖金分配中的大锅饭,来了一个“全民公决”.奖金分配办法的初稿拟出后,先由班组长、工会小组长讨论提意见,集中正确的意见后再行修改.就这样几上几下反复酝酿,集思广益之后形成了初步的分配办法.试行一个季度之后又搞一次民意测验,车间的全体职工参加.此后正式敲定在车间实施.此办法体现了民意,执行起来也较顺利.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因办法之故而带来的扯皮之事,职工们均满意.  相似文献   
10.
古人重礼     
春秋故事里,重礼内容很多。其一,秦晋(?)之战中有这么一段小小的插曲。周襄王二十四年,秦军偷袭郑国,路过周王都城北大门时,车左、车右只是脱去头盔而不解甲就下车致敬,随即跃上车去的有三百辆战车上的战士。王孙满见此情景对周襄王说:“秦军肯定要受到惩罚。”王说:“为什么?”回答说:“军队轻狂而骄傲,轻狂就少计谋,骄傲就不讲礼,不讲礼就会随随便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