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经济   2篇
计划管理   3篇
经济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内生性地嵌入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由此成为对立统一的整体。本文从结构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双重视角出发,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提出"国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历史终点,而"国家所有制"则可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从历史起点到历史终点,国家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功能,而从逻辑起点到逻辑终点,国家所有制体现的是为宏观调控夯实中观和微观基础的经济功能。"国家"嵌入了宏观、中观和微观各个层面的社会生产关系,由此内生性地与经济基础结合在一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与收入分配结构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陈述了消费需求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事实,进而对两者的数量关系进行了证明。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尼系数和边际消费倾向等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对全社会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了几条缩小不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以提高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协调好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的关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题中之义.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协同机制,是从区域空间布局和区域产业结构两个层面展开的.文章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结合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的对外开放战略,对产业全球化资源配置活动进行了分析,把区域空间布局调整与产业结构跨国调整...  相似文献   
4.
平台垄断是数字经济在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防范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引导数字平台良性发展需要明晰平台垄断形成的机理。鉴于平台租金是数字平台谋利的主要方式,基于数字劳动的产生及其特征探究数字平台租金的生成及其特性,为正确认识和对待平台垄断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依据,剖析数字平台租金的“一般”和“特殊”:首先,通过溯源“平台”概念明晰信息的特征及其在平台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结合从马克思地租理论中抽象出的“租金一般”规律,阐明平台租金源自平台对信息所有权的垄断,表现为平台内外生产效益的差异化,并因优质平台稀缺引致的经营权垄断而得以长期维系,此为“一般”;其次,不同形式的租金映射着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劳动方式,数字技术革新使得劳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无目的的劳动、非物质化的劳动对象以及复杂化的劳动资料成为现实并构成数字劳动的主要特征,相应的,数字劳动使得数字平台租金直接表现为数据租金,呈现出指数积累和两极分化的态势,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受众惯性,此为“特殊”;此外,数字平台的各租金形式处于动态的历史关联之中,并必然地演变为垄断租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双边垄断模型,用以解释数字平台的垄断机理:一方面,数字平台向非经营性用户隐性地收取产品租金,并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数字平台向经营性用户收取显性的货币租金,并迅速转变为垄断租金;进而,个别数字平台依托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不断尝试建构生态垄断,以期持续性地再生产出新的垄断关系。上述分析为有效规制数字平台垄断提供了以下思路:在短期内,需优化税制结构并考虑增设新税种,如数字资源税;在中期内,应注重规范数字经济秩序,保障数字平台的使用秩序、竞争秩序和经营秩序持续改善;在长期内,破解数字平台垄断这一现实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数字平台以至数据要素的公共占有,因而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公共信息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绍东  刘冰 《财经研究》2015,41(3):4-16
国家价值空间具有引领性、务实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国家价值空间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产业升级的过程.文章以中国电力行业为例,构建技术创新与需求扩张的内生互动机制,提出本土产业升级的“第三条路径”.研究表明: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两大动力,技术创新和需求扩张并非独立发挥作用,分工深化和分工广化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沿着“价值节点—产品价值片段—行业价值链条—产业价值网络—国家价值空间”的路径进行升级.其政策含义在于:必须突破向跨国公司“看齐靠拢”、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的思维藩篱,通过推进分工深化和分工广化,加强技术创新和内需扩张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由此产生的内生互动和循环增强机制作为自主建构国家价值空间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组织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传统外包制和模块化外包制同属于“后现代企业”共生模式.但两种组织模式中的企业与市场接触面、企业技术创新独立性和利益分配机制均有所不同。该文在分析差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利用模块化外包制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估算了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绝对和相对产业集中度,然后将工业行业分为四种类型,再对这几种类型企业在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方面的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避免过度竞争、杜绝行政性垄断、建立大中小企业协同合作的寡头主导型市场结构的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然垄断产业具有特殊性质,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自然垄断理论和现代自然垄断理论对自然垄断产业有着不同的看法,两者判断自然垄断的标准分别是规模经济和成本弱增性。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过程表明自然垄断产业的运作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中国自然垄断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并实行政企分开,积极引入民间资本以推动自然垄断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立足物质资料生产活动,马克思主义将人类时间划分为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和生理时间三种类型。文章在深入剖析时间结构在三大社会历史形态中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数字技术蓬勃发展造就了包容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于一体的数字化生存方式,人类自由时间的量、度、质在这种生存方式中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而这种时间结构的变化蕴含了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形态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向“自由个性”阶段转变的可能性。数字化生存方式的社会主义转变有助于人类的自由时间回归其发展本质。基于唯物史观原理,这一社会经济关系转变提出了三方面要求:在生产力层面,运用数字技术实现自由时间量的扩充;在政治上层建筑层面,通过法治和行政手段明晰自由时间与劳动时间之间的界限;在思想上层建筑层面,以正确的时间观、休闲观、消费观引领自由时间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家庭内部的生育水平与人力资本投资强度的逆向关系,是促使我国城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产生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强调人力因素的质量特征对城乡差距的影响时,不能忽视人力因素数量特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1993年至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知,正是由于农村家庭的子女数量偏好所产生的对子女质量提高的抑制作用,使得农村长期处在高生育率、低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低增长率的"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