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经济   4篇
计划管理   4篇
贸易经济   1篇
经济概况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轮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2005年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两年,我国经济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03年和2004年GDP增长分别达到9.3%和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达27.7%和25.8%,出现局部经济“过热”。2004年以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工业生产、投资和进出口在持续高增长后增幅均有所回落,各种价格指数也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2005年是宏观调控和经济发展的关键之年,投资是否会出现反弹?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否继续存在?我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增长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引言从年度增长率周期来测量,始于2000年的本轮经济周期的扩张期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了7年时间,这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2006年GDP增长10.7%,达到本轮经济周期扩张的最高水平。耐人寻味的是,近3年的高速增长是在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取得的。2007年1季度,GDP增长11.1%,创造了近10年来的同期最高增速,再次出乎人们的普遍预料,显示增长势头依然十分强劲。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月上升,3月份当月突破“警戒线”,达到3.3%,通货膨胀压力显现。2007年我国经济运行是否会再次出现“过热”?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再创本轮周期…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铁工业景气指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原材料工业其发展态势将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因此,对钢铁工业的监测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国际上已利用了钢铁工业指数对钢铁工业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而我国对钢铁工业的监测预测工作刚刚起步。我们通过多方面收集与钢铁工业有关的月度经济指标,利用时差相关分析等方法从中筛选出钢铁工业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并利用国际上先进的合成指数(Composite Index,CI)方法构建了我国钢铁工业的景气指数,以期为政府、钢铁企业及相关部门准确判断钢铁工业发展形势,有效预测钢铁工业的未来发展动向,正确制定相关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力度及经营方针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政策冲突视角下中国煤电紧张关系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煤电关系紧张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从政策冲突视角研究了中国煤电关系紧张的形成机理,发现存在六重政策冲突助推中国煤电关系紧张。①煤矿安全规制、资源整合与经济增长、重工业结构政策的冲突;②煤炭资源补偿机制改革与控制通货膨胀的冲突;③煤炭购销运输体制与煤电企业市场化交易的冲突;④电煤订货会(合同汇总)与电煤市场化交易的冲突;⑤电煤价格规制与电煤价格市场化的冲突;⑥电力价格规制与电煤价格市场化的冲突,并据此提出了解决中国煤电关系紧张问题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HP滤波对10个主要工业行业投资的增长趋势和波动进行了分解,对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波动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通过建立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的协整方程和反映各工业行业投资短期波动特征的误差修正模型,对各工业行业投资增长的长期影响因素及短期市场波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0个主要工业行业投资形成的市场导向机制逐步显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税收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不同工业行业的投资增长具有不同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6.
构建多维框架景气指数系统的初步尝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多维数据结构框架,通过建立物价、房地产业、出口、汽车行业等不同领域和宏观经济总量的先行、一致和滞后景气指数系统,监测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波动,进而从结构上来把握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总体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清楚地发现宏观经济各层面发生的变化,洞悉经济结构发生的转变,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有利于政府及时采取调控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本文还利用所建立的多维框架景气指数系统对2006年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左  孔宪丽 《财贸经济》2011,(6):129-135
本文运用1978-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等因素与煤炭消费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模拟和预测发现,如果中国GDP增长率下降到8%或以下,则煤炭消费量在2020年前后会自动下降;现有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的负面效应过大,不可持续;过多煤炭消费导致碳排放过高,煤电关系紧张,矿难事故频发等问题;按照2008年煤炭开采量与储量计算,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到2050年,中国将无煤可采。本文提出,中国应降低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摒弃过分追求8%或更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片面做法。  相似文献   
8.
国际经济景气分析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国际经济景气研究现状 1961年10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将NBER(th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经济周期波动监测系统的输出信息在其刊物《商情摘要》(Business Conditions Digest,缩写为BCD)上发表。从此,宏观经济监测系统从民间研究走向了政府机构实际应用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结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SVECM),对1978—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长期影响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改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价格及科技投入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有着显著的长期影响,并且能源价格存在明显的逆向非对称效应。短期内,减少煤炭消费比重和重工业产值比重、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都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能源消耗强度有间接的滞后影响。在各种影响因素中,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对我国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贡献程度最大,而能源价格的贡献程度又显著高于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的贡献程度。科技费用支出比重和能源价格的影响效果具有长期持续性。  相似文献   
10.
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微观经济的组合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业在东北三省的产业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结构的变动必然对三省经济发展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H·S·帕洛夫提出的产业转移分析理论。分别对东北三省工业经济的发展及结构变动模式进行评价,并进行三省工业部门相对优势的对比分析,进而对辽宁省新型工业化战略规划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